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精彩专题 >>人文医学

大众版

叙事病历

【人文科室-叙事医学病历】小于的转身

字号: + -

11岁那年的夏天对于小于同学来说,是一段沉重日子——那是她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背部,不像其他人一样平坦。通过当地医院的X线检查报告,“脊柱侧弯”这个疾病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一家人的眼前。然而当地医院的条件并不能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并不富裕的家庭条件让家长不敢轻易四处寻医。医生只能建议小于同学的家长可以尝试佩戴支具进行尝试矫正。

自行购买的支具并没有有效阻挡侧弯的进展。看着小于同学背部的弯曲日渐加重,原来阳光的她开始变得内向、敏感,家长忧心忡忡,却也不知能如何开导自己的女儿。更糟糕的是,由于不正确的穿戴方式,小于腰腹部的皮肤出现了反复的磨损,让她开始抗拒这种治疗方式。一家人陷入了深深绝望中。

image1.jpeg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于同学在抖音平台看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海涌关于脊柱侧弯的科普视频。海涌对脊柱侧弯的深入讲解与他和蔼的态度打动了一家人。抱着一丝希望,他们来到了朝阳医院海涌的门诊。经过细致的问诊和查体,海涌认为小于同学目前已具备手术指征。带着摆脱背部不平的决心,小于走进了朝阳骨科病房。

image2.png

相比于其他刚入初中的小朋友,小于同学显得非常成熟,可以不依靠大人的帮助,条理清晰地描述自己疾病的来龙去脉。对于这个过于懂事的孩子,病区的医护人员都十分的心疼,主诊的主任医师康南详细询问了小于同学的病情,向主诊组全体医师交代,在保证医者理性判断的同时,要切身地去体会患者的痛苦,才能做到令患者满意。医病先医人,医人先医心。

image3.png

刚入院的小于十分焦虑,主诊组大夫在查房时总会耐心安慰,细致解答小于的各种问题。在医生和家人的陪伴下,小于逐渐平复下来,积极配合着各项术前准备。

image4.png

从入院的那一刻,对于小于同学病情的评估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在术前检查中,主诊组发现小于胸腰部的主弯已经达到65.8°,结合影像学特征,诊断为Lenke 3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image5.png

在每周的术前例会上,主诊组利用个体化三维建模,为小于进行了详细的手术规划。在海涌的指导下,手术方案与手术时间最终落定。得知手术计划的小于更加安心了,在家长的陪伴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后的准备。

手术于6月23日清晨8点开始。术前规划使手术过程十分顺利,经过5小时的奋战,手术台上的海涌众人通过透视明确了手术效果那一刻,所有的疲惫全都一扫而光,所有的汗水都得到了回报。小于同学原本65.8°的主弯经手术纠正后,改善率超过70%!

image6.png

在这一天,她与所有医生一起,完成了这次生命中的蜕变。尽管经历大手术的洗礼后小姑娘显得有些虚弱,可在得知手术确切的效果后,她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与家人兴奋地分享着这一刻的激动。

经过医护人员与家人的悉心照顾,小于同学顺利出院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小于同学与朝阳骨科的医护人员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image7.png

海涌曾说,我们要让原本坎坷的生命,拥有一个华丽的转身。对于小于,这个转身大概意味着充满自信地回到校园,再不用宽大的衣服遮蔽凸起的后背,再不用忍受着腰部皮肤被不合身的支具一次次磨损。从此她可以开启自己美好的青春生活,融入同龄人的欢声笑语。而这段伴随脊柱侧弯的日子,也从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变为了一段生活的小插曲。

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疾病带来的往往不只是身体层面的伤害,破碎的希望、迷茫的前程、深刻的无助总是如影随形,每位患者内心深处的惊涛骇浪更是需要医务人员日常关注才能发现。目送患者满怀希望地奔向未来,大概是医者最深刻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