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 >>健康知识

健康教育

健康知识

【科学就医我行动】陈勇皮科问答 | 33.冻疮是冻出来的吗?

作者:陈勇 发布时间:2021-09-01 浏览次数:
字号: + -

也许很多人一看到这个标题,就会不假思索地说:“冻疮?当然是冻出来的了”。冻疮的确是由于人的皮肤受到寒冷刺激后发生的,但冻疮可不是冻出来的。

冻疮是由于有些人对寒冷刺激具有异常反应,在寒冷刺激或冷暖急变条件下,引起皮下小动脉的挛缩使血管变细,血流减少、减缓,当这种情况持续较长时间后就会因缺氧而导致血管麻痹扩张、充血,使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的渗透性增加,使血管中的血浆渗入皮下组织间隙造成局部组织肿胀。皮肤肿胀进一步压迫血管加重血液循环不良,最终造成皮肤组织缺氧、坏死,表现为皮肤温度降低、发白,然后充血、肿胀,皮肤瘙痒、起疱、溃疡。因此,冻疮通常发生在对寒冷刺激具有异常反应的人,寒冷只是发病的诱因,并不是长期受到冻造成的。


预防冻疮最重要的是注意手足、耳朵等肢体末梢部位的保暖。由于冻疮患者对寒冷刺激有异常的反应,在环境温度降到10℃以下就应提前做好手足、耳朵等肢体末梢部位的保暖,否则等感觉到寒冷了再采取保暖措施对预防冻疮就有“雨后送伞”的味道了。手足多汗的人,或生活、工作环境阴冷潮湿的人,更应注意皮肤的干燥、保暖,鞋、袜、手套要宽松、柔软,不能过瘦或系得太紧,否则会加重末梢血液循环不良。长时间户外活动后,手脚再冷也不要立即烤火或泡热水,避免冷暖的剧烈变化加重对血管的损伤。已经发生过冻疮的部位,由于组织损伤加重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稍一受寒就会复发,所以更要加强局部的保暖。另外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特别是机体的御寒能力,可以从炎热的夏季开始每天将手足浸泡在冷水中,逐渐延长时间,以提高肢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冬季适当多食高热量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也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专家提示】预防冻疮要“未冷先防”

一般摄氏10°C以下的温度就足以引发冻疮,所以冻疮并不只发生在严寒地区,包括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都可能发生冻疮。在初冬、早春“寒风乍起”、“乍暖还寒”的季节,一般人们尚未明显觉察到寒冷,保暖防寒的措施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恰是冻疮最容易发生的时候。所以预防冻疮应该早动手,做到“未冷先防”。儿童、妇女和老年人中末梢血液循环不良、手脚经常发凉、活动又少的人,或体质比较弱、营养不良的人,还有平时手脚多汗、长时间户外工作的人等,都是容易发生冻疮的人群,更应该及早采取防寒保暖措施,积极预防冻疮。

【小知识】冻疮的简单治疗

冻疮一旦发作,可以口服菸酸等血管扩张剂,外搽含有维生素E的软膏。也可以服用具有温经散寒、祛瘀通脉作用的中药治疗。民间用萝卜皮或无花果叶煎水外洗的方法,对轻微冻疮有效。如果冻疮已发生水疱、溃疡等严重损伤,则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进行治疗,以免感染加重损伤。

【作者介绍】

陈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党委副书记/医院理事会理事/主任医师。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是全国名老中医陈彤云的学术继承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培养的“125”中医药人才。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