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技术破局,为何心外科总接“麻烦”手术 ?
全动脉搭桥(全动脉血运重建)
全动脉搭桥,因优越的长期移植血管通畅性和生存率,被认为是未来冠脉搭桥的发展方向。然而,手术推广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技术复杂性高,同时术者要兼具极为丰富的手术经验。
近日,一位来自山西的冠心病患者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接受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这一案例不仅展示心外团队在复杂冠脉外科领域的技术实力,更揭示了心脏大血管外科常务副主任李波教授团队“以患者远期获益为核心”的诊疗理念。
年轻患者的“心”选择:全动脉搭桥成为最优解
48岁的段先生被诊断为严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传统静脉搭桥虽能缓解短期症状,但静脉桥10年闭塞率高达50%以上,这对年轻患者意味着极高的二次手术风险。而全动脉搭桥采用乳内动脉、桡动脉等自体动脉血管,10年通畅率超过90%,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复发率。
李波教授团队评估后认为:“患者正值壮年,必须选择能维持更久的血运重建方案。”
手术中,团队采用双侧乳内动脉吻合技术,在避免下肢切口的同时,以确保桥血管对心肌灌注的远期效果(保证桥血管能够长期有效地为心肌供血)。
技术破局,为何心外总接“麻烦”手术
全动脉搭桥被誉为冠脉外科的“技术高地”:需在直径不足2毫米的冠状动脉上完成显微吻合,且动脉血管易痉挛、管壁脆性高,对术者经验和团队配合要求极高。传统静脉桥虽操作简便,但年轻患者术后10-15年面临桥血管衰败高峰,而动脉桥在此阶段的通畅率仍保持85%以上。朝阳医院近5年数据显示,接受全动脉搭桥的50岁以下患者,术后10年生存率达94.3%,再干预率不足5%。
“不能因手术难度牺牲患者生命质量,技术突破的本质是为患者争取最大获益。”李波教授说。
李波教授为患者实施全动脉搭桥
患者口碑铸就医者动力
“别的医院说手术太复杂不愿做,但朝阳团队把十年后的风险都考虑到了。”段先生术后向科室赠上锦旗,“胜似神医赛华佗,亮剑一挥斩病魔”14个字浓缩了性命相托、互信互敬的医患之情。
患者送来的感谢锦旗
在冠心病年轻化趋势加剧的当下,朝阳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以全动脉搭桥为突破口,攻坚克难。把技术难题留在手术室,把希望留给患者,对于期待重启人生的年轻冠心病患者,这里不仅是手术室,更是通往未来的“心”起点。
心脏大血管外科
下一篇: 演练实战 为肠道门诊开诊“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