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朝阳

新闻中心

媒体朝阳

健康报/2013/03/12/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更精准

发布时间:2013-03-13 浏览次数:
字号: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左丽宏 庞晓燕



  近期,我院开展了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技术置管术(PICC)。应用该技术,医院为置管困难的慢性病及肿瘤患者置管50余次,一针穿刺成功率达到98%,确保了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早在20世纪70年代,PICC就开始在国外应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进PICC技术,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主要是通过盲穿的方法进行置管。所谓盲穿就是通过肉眼观察和手触摸的方法判断患者的血管状况,再运用个人经验进行穿刺。那么,置管成功与否几乎完全取决于穿刺者的技术及患者血管的状况,患者血管条件差或穿刺者经验不足均会导致置管的成功率下降,从而限制了PICC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在超声影像的指导下行PICC置管术,解决了传统盲穿面临的主要难题,特别是超声导引与塞丁格技术相结合,显示出传统盲穿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一,可以对血管进行直观的选择与评估。通过超声成像,我们可以判断血管的内径、深度和走向。由于肘部经常有动静脉伴行,利用超声导引系统可有效地区分动脉与静脉,防止误穿动脉,为穿刺的安全保驾护航。第二,可以进行上臂置管。相比盲穿的前臂置管,上臂置管不仅能减少对患者肘部活动的限制,还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更能方便导管的固定和维护,有助于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第三,减少其他血管和组织的损伤。塞丁格技术所使用的穿刺针(21Ga)较盲穿的穿刺针(14Ga)要细很多,并且采用钝性分离的方式破开组织,可避免损伤其他血管及组织,有助于穿刺点的愈合。第四,提高穿刺成功率。超声导引系统通过对血管内径及深度的评估,帮助穿刺者选择合适的导管和导针器,并且能够对穿刺的过程实时指导,使得一针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