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百姓健康有我守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的春节坚守
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医院里患者数量较平时少了许多。然而,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无论是门诊、急诊,还是住院病房,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依然络绎不绝。为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平安度过新春佳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的全体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用他们的专业与爱心守护着患者的健康。
春节期间,中心保持高速运转,本部及常营院区6个普通病区、2个重症监护病区共新入院患者181人,出院患者98人,实际使用床日数达到1761日,总体床位使用率达82.4%。其中,本部呼吸二病区、RICU及呼吸四病区的床位使用率分别达到了100%、96%、90%,其它病区的床位使用率也大多在80%以上。春节期间留院及新入院的患者病情大多较重,特级护理和I级护理的患者占比达85%。这些患者需要高强度的医疗支持、病情监测和护理照护。普通病房内,近50台心电监护仪、50台经鼻高流量氧疗设备和20台无创呼吸机持续运转,医护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在RICU内,患者病情危重,俯卧位通气、ECMO(体外膜肺氧合)、血滤治疗等各项专业治疗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了保证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医护人员日夜守护在科室,保持着与平时工作日完全一样的工作状态。他们交班、查房、制定治疗方案、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密切关注着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进行处置。
93岁的易老先生因肺部感染入院,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病情好转拔管后,由ICU转入呼吸一病区。由于高龄、身体衰弱,他几乎无自主咳痰能力。为促进痰液引流、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共同讨论后,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气道廓清方案,包括高流量湿化吸氧、雾化吸入、振动排痰,同时还要经口咽通气道进行人工吸痰。经过责任护士每日认真落实气道廓清方案,易老的肺部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抗生素也得以减停,他的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见到医生护士时,他还能打招呼和给医护人员拜年。
本部呼吸二病区在整个春节假期几乎一直处于满床状态,每日的心电监护、无创和高流量吸氧、输液等治疗量极大。护士长在节前提前与仪器室沟通,借用了无创呼吸机和高流量仪,以满足危重患者的监测治疗需要。同时,科室及时进行人员弹性调整,护士们结合自己的假期安排主动加班。每天近300例次的输液、70余次的雾化吸入治疗、10余次的导管维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护士们合理分工、互相协作,准确快速地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在完成大量基本治疗工作的同时,护士们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随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工作
除夕当日下午,本部RICU收治了一名因支原体肺炎导致严重呼吸衰竭的16岁女孩。患者进入ICU后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并进行呼吸力学监测及有创通气参数滴定。由于氧合指数低,当晚医护人员为她进行了俯卧位通气,但患者的氧合改善不明显,甚至出现了恶化。值班医生与家属进行了充分沟通,说明当前患者情况已达到ECMO治疗指征。如果氧合再无改善,就需要进行ECMO治疗。医护人员一边进行建立ECMO的相关准备,一边尝试调整治疗方案,积极脱水、进行气管镜吸痰等。患者的氧合终于开始逐渐改善,避免了ECMO治疗。经过几天的努力,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镇静镇痛药物得以减停,小姑娘也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目前,医生正在评估拔除气管插管的可能性。
在ICU里,还有2名危重患者正在接受ECMO治疗。其中一名患者因严重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在假期期间还经历了从V-V模式改为VV-AV模式的转换。这也是朝阳医院RICU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模式转换。之后,患者病情改善后又转换为V-A模式。这种模式转换的过程风险极高,因为更换过程中需暂停ECMO支持,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心脏骤停。RICU的医护人员凭借极高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顺利完成两次模式转换,为患者的精准治疗保驾护航,也为患者争取了生存的希望。
假期期间,呼吸中心门诊的压力也持续不减。本部及常营院区共安排了83个出诊单元。就诊的患者中既有老患者按期来复诊,也有专门趁假期人少从外地赶来的新患者。医生们详细询问病史,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上午的门诊经常要持续到12:30,下午的门诊也要到17:30多才结束。对于需要使用吸入药物的患者,分诊护士为他们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耐心教会他们正确吸入药物的方法。8天假期里,呼吸中心本部及常营院区共完成了2160余人次的门诊量,有效地满足了患者的就医需求。
在这个春节假期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几个病区每天都保持着这样的工作状态。对于呼吸中心的医护人员来说,这个8天的长假与平时工作日并无不同。全体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用高效的运转、专业的技术和温暖的关怀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为这个春节增添了温暖与感动。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