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22年“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讲比赛优秀作品刊登

2022年“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讲比赛优秀作品刊登

【人文科室-叙事医学病历】照亮

字号: + -

五官党支部 王惠

  大家好,我叫王惠,来自北京朝阳医院眼科,我宣讲的题目是《照亮》。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四年,四年来,我也曾因为工作忙碌而困惑,也曾因无法治愈一些疑难疾病而迷茫犹疑,也曾担心自己最初那种坚定的信念,是不是也会归于平淡。但幸运的是,这一路遇到过很多人,听说过很多事,让我动容,充满力量。我是医生,我可以帮助那些失明的人,让他们重现光明,而他们却可能在某一个转身的瞬间,照亮我,让我行医的步伐更加坚定。

  第一次见到玲珍,是在门诊,那天已经很晚了,嘈杂的楼道里,我发现有个小女孩却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地捧着书,小脸几乎要贴在书上。处于眼科医生本能的我,走过去说:“小朋友,这样子看书会伤眼睛的……”还没等我说完,她抬起了头,我愣了一下,她的小脸上布满了紫红色的斑点,明明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龄,她眼神却有些混浊,暗淡。她合起书:“医生阿姨,谢谢你关心,可我看不清楚,又快要考试了,我学习耽误太多了,我想要考好一点,让我的爷爷开心”。

  后来我知道,她叫玲珍,12岁了,因为血液病做过骨髓移植。很不幸,她因为抵抗力低得了双眼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几乎丧失了视力。因为看不清,她的眼神已经不那么清澈,但从她望向我的神态里,我读的懂她对光明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孩子爷爷告诉我,虽然玲珍看不清,但学习很用功,成绩特别好。来北京之前,班上的小伙伴到家里为她加油,让她千万别担心耽误功课,等她把眼睛治好了,他们要一个一个给她补课,即使她还是看不见,也要把笔记读给她听……孩子爷爷一边说,一边有些哽咽:“孩子真的很想继续好好学习,以后也可以当个厉害的医生,让别的小朋友不要再被白血病折磨了”。

  当天玲珍就住院了,我成了她的主管医生,第二天上手术前,玲珍为了让爷爷不担心,小小的身体虽然紧张的微微颤抖,但说话的语气有种超越年龄的平稳:“医生阿姨,请你告诉我的爷爷,一会上手术台,我一定会特别坚强,不害怕疼,他不要担心我,我已经12岁了,我自己可以的!”

  手术台上,因为她特别懂事,配合,陶主任决定局部麻醉进行眼底手术,她的眼底情况很糟糕,视网膜脱离了,需要手术中打眼底激光,一般来讲成人在局部麻醉情况下接受激光治疗,也会疼地嗷嗷叫,但小玲珍却忍着痛坚持到最后。一只眼手术结束了,陶主任问她:“玲珍,陶叔叔告诉你,你另一只眼睛情况也不太好,如果你可以咬牙坚持一下,我可以同时解决你另一只眼睛的问题,你能坚持一下吗?”小玲珍虽然声音有些哽咽,但还是勇敢地说:“叔叔,没事,我能!”那一刻,我听到了身边护士的抽泣声,我背过身,泪水也流了下来。那一刻我真的很想帮她分担一些疼痛,但我只能在手术台下紧紧握住她的手,希望能给她一些温暖,一些力量,让她不那么怕,不那么疼。

  手术很成功,第二天我去看她,她一见我,很高兴地说:“医生阿姨,我觉得比以前亮了很多,我相信我会越来越好的!”“会的,一定会的!”说完这句话,我心里说不出的心酸,强忍着眼泪离开了病房,因为我知道,她的眼底真的很糟糕,这个疾病也很复杂,以后会怎么样,谁都无法保证,但她却这么坚强,这么乐观,真的让人很心疼。出院的时候,玲珍说:“医生阿姨,我可不可以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后如果我太难受可不可以再找您聊聊天?”我答应了她,看着她离开了病房。

  前几天,在我起笔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再一次想到玲珍,我给孩子小姨发了微信,问孩子现在的情况。玲珍小姨告诉我,玲珍右眼已经什么都看不到了,左眼要在光线好的时候才能模模糊糊看到一些。玲珍特别感激我们,也特别感念陶主任,那天知道陶主任的遭遇,她在家里哭了一整天。她还说,因为三年没有上学,她15岁了,还在读小学六年级,虽然单眼失明,看不清东西,她还是非常努力地学习知识,因为眼睛不好,她再也不能成为自己崇拜的医生了,不过她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看着微信里的这些话,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又想起了她笑起来的样子。虽然她的前路未知,但我相信,这么勇敢而坚强的女孩,一定会跨过以后的荆棘和泥泞,活出属于她的精彩人生。

  当手术室消毒水成为日常,当脸颊上布满口罩的勒痕,当归家的脚步沉重到难以自拔,我就会想起玲珍那双并不清澈但充满渴望的眼睛;想起一个个被疾病痛苦折磨但依然充满希望的小小脸庞;想起疫情暴发后那一个个逆行的背影,那一张张被护目镜压得伤痕累累的脸……支撑我砥砺前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我的榜样,在我前行的道路上,像一束束光,照进我的心里。让我在这条漫漫行医路上,坚定地继续走下去。我希望,我心里的那些光芒,也可以照亮他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