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童朝晖副院长当选
北京市医管局首届“勤廉之星”
童朝晖,男,1965年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兼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从医20多年,他不畏风险、勇于担当,用自己的仁心仁术,履行着一个医者守护生命的承诺。
2012年,50多岁的张某在地坛医院肝移植术后高烧3个月,诊断为重症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医生们用尽了各种治疗措施和药物,仍然毫无起色。在医院多次下达病危通知后,悲痛的家属一边买装裹衣准备后事,一边不认命地辗转京城几家知名大医院。在屡次被告知无望后,有人告诉家属“重症感染,还是去朝阳找童朝晖吧”。家属和张某的朋友慕名而来。妻子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恳求:“没了老张,我们家就跟天塌了一样,为了给他换肝,儿子连结婚的新房都卖了。求求您去给他看看吧!”家属的执着深深感动了童朝晖。不顾一天的劳累,童大夫下班后跟随着素不相识的家属来到地坛医院。看着垂危的患者,仔细研究厚厚的病历,不知过了多久,童大夫终于开口:“这个患者这么年轻,应该还有救,我们不能放弃。”家属执意把患者转到了朝阳医院。经过40多天的日夜抢救,童大夫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患者的生命。
而像这样总是不计风险地抢救重症患者,则缘于SARS。2003年春SARS疫情席卷京城,刚从德国留学归来的童朝晖是北京最早面对SARS的大夫,也是市卫生局指定的三名主检医师之一。
4月5日晚10点,被患者传染SARS的朝阳医院医务部主任毕维杰病情突然恶化,同事们紧急给童朝晖打去了求助电话。童大夫连夜赶过去,毕主任的手指、口唇都变紫了,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挽救同事,童朝晖决定搏一搏,他果断地说:“毕主任呼吸衰竭已经很严重了,只有气管插管、上有创呼吸机了。”上机后,毕主任的面色和嘴唇渐渐红润起来。童朝晖则彻夜守候在毕主任床边。而这无比紧张和繁忙的一天,正好是他38岁的生日。
在那段特殊岁月的生命赞歌里,童朝晖临危受命,带领43名医务人员,用了48小时,在没有任何设施的病房里建立起了符合消毒隔离标准,拥有58张病床的SARS病房,并于当天收满病人。这一病区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中国顶级SARS病房,患者平均21天治愈出院,收治的近百名病人无一人死亡。
近几年,童朝晖作为卫生部应急救治专家,到各地救治重症H5N1、H1N1 、H7N9患者;2008年他发现了北京首例H5N1患者;在青海鼠疫、央视火灾、兰州石化爆炸、南京塑料厂爆炸等突发事件中救治了大量危重受伤患者。
童朝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13年获首都健康卫士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