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一线战“疫”尖兵——孙兵
孙兵,44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病区主管医生。
2月19日,8AM,抵达驻地酒店的孙兵放下行李,直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下简称佑安医院)。
2月18日,6PM,他接到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的紧急通知,佑安医院几位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危重,点名抽调他前去支援。
朝阳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也是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在地,还是北京市呼吸与肺循环疾病重点实验室以及北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在地。孙兵所在的RICU团队就是这样一个国家重点学科科室里的尖兵。每次遇到极其危重的患者都会转到他所管辖的病床上;遇到传染性未知疾病,也会首先想到他的团队。这个团队累计抢救危重患者6000余名,其中极危重症患者近200例。无数次面对传染性未知疾病:2003年SARS、2009年H1N1甲型流感、2013年北京第一例输入型H7N9重症流感、2019年2例输入型肺鼠疫……每一次,他都奋战在抢救的第一线。正是鉴于他在呼吸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的突出造诣,在佑安医院遇到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困境时,上级领导才会点名由他率队出征,支援佑安医院。得知消息,他欣然前往:“国家有难,恰巧我的专业还能帮上点忙,当然要去。”
2月19日,8:30AM,佑安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ICU里的4名患者的病情都很危重。孙兵简单了解了病区环境后立即进行查房,在了解前期治疗情况及目前病情后,他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4名患者都在使用有创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他逐个为患者查体,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及呼吸机波形,并不时对呼吸机参数进行精细地调节。虽然因为隔离病房的防护制度,他无法像平时一样对患者进行肺部听诊,但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他从患者的呼吸音及呼吸机波形判断患者气道内有痰液潴留,他为几名患者逐一吸痰。
经过近2个小时的详细评估后,他决定为其中2名危重患者进行气管镜检查。
气管镜检查可以直观了解患者气道及肺里的情况,还可以进行肺泡灌洗获得最准确的病原学证据,对后续的治疗至关重要。气管镜操作过程中,患者气道完全开放,医务人员近距离接触患者呼出的气体,职业暴露风险极大,降低感染风险的唯一办法是尽快完成检查。但是,穿着全套防护服,带着护目镜和几层手套,双手、双眼的灵活性大打折扣。这个检查是对操作者心理抗压能力和操作娴熟程度的双重考验。也正因为如此,此前这里的患者从未接受过气管镜检查。“我来吧。”孙兵一锤定音。
术前准备就绪,孙兵亲自为2名患者实施气管镜检查,麻醉、缓缓送入气管镜,操作如行云流水,手法果断、轻柔、熟练。检查气管各段情况,并留取肺泡灌洗液进行检测。
2月19日,2PM,一名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低氧血症,值班医生尝试了呼吸机调整、俯卧位通气后,仍无改善。请示孙兵意见。孙兵当即决定为其建立ECMO。在他的指导下,朝阳医院和安贞医院的两位医生为患者顺利建立并启动ECMO治疗,迅速解决了患者严重低氧的问题。
2月19日,5PM, 孙兵详细评估ICU中一名患者情况后,认定其气道管理存在一定难度,气管切开能够有效解决痰液引流等气道管理的问题。虽然有专家共识建议为避免医护人员感染尽可能不做气管切开操作,但为了患者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孙兵亲自为这名患者采用微创经皮穿刺技术进行了气管切开。之后,他又为另两位患者也做了气管切开。
留取痰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是呼吸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常规但重要的检查。但建立人工气道后在留取痰标本时需要断开呼吸机管路,此时,会有大量气溶胶自气道内喷出,感染的风险极大。看到科里的护士有些迟疑,孙兵还是那句“我来吧”,就亲自穿上防护服,戴上正压头罩,进入隔离病房,亲自为4名患者采集了痰标本。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护士们的担忧也逐渐减轻,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开始了各项规范的工作。
就这样,孙兵开始夜以继日地冲锋在一线,与死神“角力”。每天早晨,孙兵早早就坐在查房室开始查房,从呼吸机机械通气策略到ECMO并发症的预防,从抗生素的选择到出入量目标管理,从镇静镇痛到血栓预防,从营养支持到血糖控制,孙兵为每一名患者制定了全面而细致的治疗方案,同时,根据每名患者的不同情况提出明确而严格的目标要求。查房后,他依然要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进行查体、吸痰和具体指导,直到下午1点左右才能出来吃午饭。3点与市卫健委专家讨论结束后,再次进入隔离病房,查体、吸痰、操作,检查治疗方案是否落实、目标是否达到,直到晚8点多钟出来。晚9点多钟回到酒店,他的工作尚不能结束,还要再总结、反思患者的各项治疗与效果。
短短几天的时间,佑安医院ICU的工作越来越规范,四名危重患者的病情也逐渐得到改善,每日下午市级会诊时间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至1小时。市卫健委专家组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