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中心历史源远流长,其前身为 1958 年建院时大内科的呼吸学组,在医院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演进。1985 年,在著名内科学、呼吸病学专家翁心植院士的领导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正式成立。此后,在翁心植院士、王辰院士等学科领军人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步发展成为呼吸医学领域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现代化诊治中心与人才培养基地。2024 年 11 月,呼吸中心正式成立,在中心主任黄克武教授的带领下,致力于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呼吸中心在学科建设方面成绩斐然,是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是首都医科大学呼吸病学系主任单位。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为呼吸医学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高层次人才。此外,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市呼吸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北京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技术牵头单位、北京市呼吸和肺循环重点实验室等多家重要学术机构均设立在本中心,彰显了其在呼吸医学领域的核心地位。
一、多元结构,协同共进
(一)人员构成
中心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医生团队共 99 人,其中主任医师 27 人,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副主任医师 21 人,在日常医疗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诊疗任务;博士生导师 9 人,硕士生导师 18 人,他们不仅在临床一线工作,还肩负着培养呼吸医学领域未来人才的重任。护士团队有 187 人,其中副主任护师 3 人,主管护师 47 人,她们以专业的护理技能和贴心的服务,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还有 19 名技术员,负责各类医疗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室布局
中心实行一院三区的布局模式,包括东大桥本部、常营分院和石景山分院(京西院区)。每个院区均配备了呼吸科门诊、病房、呼吸重症监护(RICU),方便患者就医。目前,中心开放床位总数达 345 张。其中,本部病床 183 张,包括 RICU 床位 16 张,用于收治病情危急的呼吸重症患者;普通病床 159 张,满足常见呼吸疾病患者的住院需求;睡眠床位 8 张,为睡眠呼吸障碍患者提供专业的诊疗环境。常营分院病床 98 张,RICU 床位 12 张,普通病房 86 张;石景山分院病床 64 张,RICU 床位 10 张,普通病房 54 张。各院区的合理布局和资源配置,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
二、精研医术,特色立医
呼吸系统疾病种类繁多且病情复杂,呼吸中心高度重视各亚专业的均衡发展,具备诊治呼吸系统全病种的强大实力,尤其在以下多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临床特色:
1.慢性气道疾病:作为朝阳医院呼吸专科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亚专科,早在 1997 年就开设了慢阻肺、哮喘专病门诊,是国内最早一批针对此类疾病的专病门诊。组建了涵盖呼吸专科医师、临床肺功能专家、肺部影像专家、护士的专病管理团队,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在国内率先开展慢性气道疾病规范诊治,推行行业规范和患教宣讲,临床诊疗水平位居国内领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慢阻肺急性加重接受有创机械通气中 “肺部感染控制窗” 的概念,并创立有创 -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疗法,相关内容被写入多项指南标准。牵头组织中国成人肺健康研究,为国家疾病防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利用多源数据源,明确空气污染与慢阻肺病急性加重住院风险的关联,成果被国际权威指南引用。此外,还首次提出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高强度无创正压通气策略,并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近年来,积极开展呼吸介入新技术,为重度慢阻肺病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2.肺栓塞与血管病:20 年前建立肺血管疾病诊治专业组,率先探索多学科诊疗模式,整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影像科、介入放射科等多科室资源,形成临床 MDT 团队。积累了先进的多学科诊疗技术经验,拥有先进的肺血管疾病影像平台、疑难肺血管疾病会诊平台,以及肺栓塞血栓清除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等先进技术。设立肺动脉高压多学科团队专科门诊,在复杂性肺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经验丰富。推动技术创新,引入床旁右心导管检查、踏车心肺运动技术,引领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的发展,联合多学科开展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对急性中高危肺栓塞患者开展介入治疗,在大动脉炎、慢性纵隔炎等少见病综合治疗方面也经验颇丰。出台《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草案)》,制订技术规范,完成系列研究,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论文,使我国肺血管病防治与研究工作达到亚洲领先、部分领域国际先进水平。推动全国肺栓塞规范化防治,建立防治协作网,建成诊疗示范中心,举办学术会议与学习班,培训防治骨干,进行科普宣传。本专业依托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平台,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获多项科技奖项。2023 年获 “首都医科大学肺动脉高压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称号,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参与撰写多项指南和专家共识。
3.呼吸危重症与呼吸支持: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重症支气管哮喘等呼吸衰竭的救治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国内广泛推广。建立了规范的呼吸支持及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和代谢分析等监测技术体系。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借鉴 SARS 防治经验,率先实践 “两线三区” 的 ICU 设计理念,满足院感防控需求,经受了多次呼吸道传染病的实战考验。牵头组织 9 项全国范围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 NPPV 治疗早期 AECOPD 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等多个课题进行客观评估,拓展了 NPPV 的应用指征,降低了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首次提出 AECOPD 的高强度 NPPV 策略,为无创通气参数设置提供了重要循证医学证据。研究结果被写入国内指南及教材,并在全国推广,获得多项科技奖项。连续举办呼吸支持技术高级研修班和呼吸治疗学习班,为呼吸支持技术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ECLS)方面,自 2009 年起率先系统化应用 ECMO 技术救治极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成功实施 300 余例 ECMO 支持病例,并支援协作单位管理患者,同时开展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治疗。制定严格的操作、运行与管理规范,参与制定国家操作规范。在科研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在国际顶级重症医学期刊发表研究,提出个体化机械通气策略和俯卧位联合治疗的新循证依据,优化抗凝策略。每年举办 ECMO 专修培训班、学习班和病例分享会,培养了大量 ECMO 医疗专业人才,是多个培训基地,并被评为优秀基地认证单位。
4.呼吸介入:呼吸介入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麻醉医生、内镜治疗护士组成,配备先进的呼吸介入诊疗设备,设有杂交手术室、呼吸内镜手术室及专病病房。每年 3 - 4 级呼吸介入手术量逾 2000 例,承担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在专业期刊发表高质量研究结果 10 余项,参与编写导航支气管镜领域专家共识及指南两部。以肺结节的精准诊断与超微创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阻塞性肺气肿的介入治疗技术为特色,先进呼吸介入手术量与手术成功率居于国内前列。
5.呼吸肿瘤:呼吸肿瘤病区设有住院病房及日间病房,年收治患者 2000 余例;全年开设呼吸肿瘤专科门诊,年门诊量 5000 人次。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协同多科室成立呼吸肿瘤多学科诊治协作组,对疑难病例进行全方位探讨,制定最优治疗策略。承担多项国家和省市级课题,承接临床研究项目,参与完成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多中心 RCT 研究 20 余项,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 70 余篇。
6.间质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病因多样、诊断困难。本中心的间质性肺疾病专业组诊治经验丰富,制定了诊治流程,规范临床诊治过程,定期开展多学科讨论,在合并症、伴随疾病和危险因素的管理方面技术独到。设有住院病房及间质病专病门诊,住院患者常规开展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及外科肺活检及多学科讨论,诊断率达到 85%。收治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外省市患者占比达 70%。专病门诊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医疗照护,承担多项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成果被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特发性肺纤维化指南引用。
7.临床戒烟: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是全国首家戒烟门诊,创办近 30 年,曾连续五次被任命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门诊量居全国首位。推行首诊及半年内电话和微信群随访干预的综合戒烟治疗体系,为吸烟者提供专业戒烟咨询、一线戒烟药物、吸烟相关身体检查以及全程戒烟管理。2004 年创建大陆首条戒烟热线,2009 年升级为全国戒烟热线,2016 年更名中国戒烟专线,提供 24 小时自助语音咨询服务。还开发微信公众号、戒烟微信群,搭建数字戒烟平台,帮助吸烟者获得专业戒烟帮助。
8.呼吸睡眠:本世纪初成立呼吸睡眠中心,由呼吸睡眠病区、睡眠障碍专业门诊和特需门诊及睡眠功能检查室组成。主要诊治呼吸、睡眠障碍疾病,包括睡眠呼吸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多种病症。可提供多导睡眠监测、便携睡眠监测、多次睡眠潜伏实验、压力滴定、多种睡眠量表测试、呼吸机治疗、减肥治疗、体位治疗、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光疗等综合性诊疗服务。
9.综合肺功能测试体系:肺功能室由翁心植院士于上世纪 70 年代创建,1999 年正式成立 “临床呼吸生理专业组”,经过近 50 年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临床呼吸生理实验室之一。各院区均设有肺功能室,拥有多种先进的肺功能检查设备,能够开展一系列呼吸生理测试。尤其在气道反应性试验方面,建立了完备的检测体系,曾为北京奥运会运动员运动性哮喘的筛查和药物豁免申请的核准工作提供服务,目前在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病情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中国成人肺功能现状调查项目的培训和质量控制工作。连续举办 12 届 “全国肺功能测定与临床应用研修班”,邀请国内外专家授课,吸引众多呼吸医师和技术员参会。2015 年成为 “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单位”,组织参与 40 余场 “全国肺功能检查临床应用与规范化培训 -- 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万里行” 培训。
10.呼吸感染:2007 年开科并创建呼吸感染实验室,在呼吸道疾病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体器官移植患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及重症肺炎的诊疗、肺部真菌感染、爆发性流行监测、特殊病原体的感染、多重耐药菌导致的肺部感染的治疗等方面经验丰富,开展多种检测项目,如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真菌检测、结核及利福平耐药检测等。拟开展宏基因组测序,为疑难危重症及罕见病原体感染的诊断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呼吸中心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卓越的人才队伍、先进的医疗设施和显著的临床特色,在呼吸医学领域不断开拓创新,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呼吸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未来,呼吸中心将继续秉承 “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 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