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风采
叙事护理百天微课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次听说“叙事护理”是在去年10月份由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岳鹏主持的“安宁疗护及人才培养”北京市继续教育培训班上。了解到这是一种通过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深度沟通和情感连接,以实现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的护理方法。当从这个单纯的字面意思,让我对这种新的护理方式是有一些排斥的:现在的日常工作已经很忙了,自己没有过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做更多的工作。
后来,参加了由北京朝阳医院内科组织的“叙事有声、护理有爱”的百天微课学习,随着百天课程的不断学习。让我了解到这种护理方式最先受益的是我自己。它是一种基于相互尊重、理解的科学的沟通方式。不仅可以针对患者,也适用于自己、家人。
正像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的院长助理,同时也是百天微课主讲人李春一直强调的:叙事护理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尊重、谦卑、好奇的态度来面对生命;叙事护理强调的不是技术,而是态度,只有生命才能进入生命,只有灵魂才能与灵魂交流;不是以改变患者为目的,是强调对患者生命的了解和感动。
我记得在我刚上班的前2年里,有一天上大夜班,有一个终末期的患者,晚上一直不睡觉,各种折腾家属。一会儿让把床摇起来,一会儿摇下去,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他的老伴不能好好休息,同病室的其他患者的睡眠也受到影响。然后在我一次给他加完吸氧用的灭菌注射用水后,我就问了他一句:“叔叔,您是不是害怕啊?”。
我能感觉到他在床上乱抓的手停顿了一下,然后说:“害怕?我不害怕,我有什么好怕的。”我继续说:“害怕也没有关系,这是很正常的。不过您也不用太害怕,咱们现在就在医院里,我们24小时有医生护士在病房里值班,您的心电监护也持续检测着,一旦有异常的我们立马就会过来,没有比这更安全的地方了。”“哦,你们这晚上也一直有人看着呢?”他开始过来抓我的手,仿佛要抓住一根带他离开现在这个处境的绳索。“对,一直有人,您按呼叫器我们就会有人过来。”我用力的回握了他的手。后来再转病房的时候,他已经能安静入睡了。
第二天晚上,这位患者的女儿找到我,一定要给我一对耳钉,说是他父亲指明要求的,几番推脱后我收下了。没过几天这位患者也去世了。
这对耳钉我一直留到了现在,通过他要送我东西的这个行为,我想我可能是说中了他心里最不愿意承认的东西,但是我其实当时就说了几句话,而且没几天他就去世了,我觉得我做的真是太少了。所以后来,时间过去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害怕和患者之间有过多的情感交流。我害怕:她们向我诉说痛苦的时候我无能为力。
通过这次叙事护理百天微课的学习,我突然发现:其实倾听,也是一种护理的方式。并不一定要改变什么,陪伴就是一种支持。正如王老师分享的那篇“心跳”。它不关于沟通技巧,只是内心真实流动的故事。
肿瘤科 吕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