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巧用“乒乓技术及接吻手法”,建立同一血管开口双轨道打通闭塞回旋支,使患者心脏重获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4-05-31 浏览次数:
字号: + -

2024年5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介入赵林在导管室内成功完成两例高难度冠心病介入手术,充分展现医院在复杂冠心病治疗领域的专业实力。

当晚6时,心内科负责人、全国复杂冠心病专家主任医师赵林教授领衔的复杂冠脉介入团队,在40分钟内成功开通一例左前降支慢性闭塞病变。顾不上休息,团队继续为来自河南焦作的57岁患者李女士实施手术。

李女士2月前因胸痛被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然而,由于病情复杂,手术难度极大,当地医院表示无法解决。随后,李女士在亲戚引荐下,慕名来到朝阳医院寻求赵林教授治疗。

赵林仔细分析冠脉造影结果后发现,患者左前降支原有80%狭窄,上述手术后至今,狭窄程度加重,分析隐约可见,侧支判断回旋支有两段闭塞段。而已开通的右冠脉没有给回旋支发出侧支循环,已经存在严重狭窄的左前降支发出的侧支循环走行于心外膜,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会导致侧支循环穿孔,引起血管出血,最终导致心包压塞的致命并发症。

赵林教授团队在仔细分析病情后,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他们首先在左前降支植入支架,为后续手术提供安全通道。然后,针对回旋支闭塞部位前向进行尝试。赵林熟练运用微导管及不同类型导丝顺利通过近端闭塞段进入回旋支的分支钝缘支。此时,手术已经成功一半,但在使用双腔微导管并使用各种导丝开通钝缘支旁的回旋支主支未能成功。赵林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启动经左前降支提供的侧支循环逆向操作程序,启用经左前降支侧支循环开通回旋支。使用同一根指引导管很难实现,赵林在左主干放置另外一根指引导管,为经左前降支-侧支循环-回旋支,建立完美的双通道。

01.jpg

术前回旋支闭塞:红色虚线为闭塞的回旋支血管虚拟走行


02.png

左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


03.jpg

双指引导管置于左主干开口(乒乓技术)建立左前降支与闭塞的回旋支之间的逆向开通的轨道


04.jpg

回旋支开通后植入支架,显示粗大的回旋支


05.jpg

左前降支及回旋支支架植入后最后结果

此技术就是“乒乓技术”,按照其预先设计好的计划,选择不同性能的导丝及微导管,逆向导丝及微导管顺利通过闭塞段。又通过回旋支前向微导管与逆向微导管头对头的“接吻”手法,完成轨道建立,植入支架,一条粗大漂亮的回旋支重生了。手术用时仅1小时,成功地为李女士开通心脏的三个主要血管,使其心肌得到充分供血。

此次手术不仅展现赵林团队处理复杂冠心病的高超技术,也体现了医院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患者及其家属对赵林教授及团队的精湛医术表示由衷感谢,并对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的专业水平给予高度评价。

赵林团队长期致力于复杂高危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复杂左主干、钙化病变、慢性闭塞病变、桥血管介入治疗、无法接受外科搭桥的高危病变等,积累大量的实战经验。团队凭借高超的医术为广大冠心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专家简介

06.png

赵林,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协会介入分会委员,卫生部冠脉介入培训导师。

主要工作围绕冠心病的防治开展,是国内第一批冠心病介入治疗ADR独立术者,国内第二批CTO-Hybrid治疗导师,主要执笔撰写《中国慢性完全闭塞病变ADR专家共识》。围绕冠状动脉钙化的机制与治疗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进行研究,主持国自然“CCNY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促进钙化的作用与机制研究”和数项市局级等课题。发表论文50余篇,SCI20余篇。

从事心内科工作近20年,介入工作18年,年手术量达1000余例。对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深入研究,包括LM,CTO,CHIPS等。其中年CTO介入治疗量超过500余例,年旋磨例数超过100例。掌握了起搏器植入术,冷冻球囊治疗房颤技术。

迄今培养研究生5名,进修医师及冠脉介入学员50余名,协助上百家医院开展介入治疗,已完成15000余冠脉介入手术。

长期参与公益事业,在心血管科普和宣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进行心肌梗死的预防与识别宣教等。

心内科 张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