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工作简报 第9期】朝阳医院静疗中心上线 3CG 尖端定位系统技术创新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2023 年 5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简称朝阳医院)本部静脉治疗维护中心成功上线 3CG 尖端定位系统,目前在该系统辅助下已为 35 位患者成功置管。
PICC 置管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朝阳医院已开展 20 余年,经历了盲穿、赛丁格辅助盲穿、超声引导下置管、ECG 超声引导下置管,到目前的 3CG 技术置管,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为临床带来一次革新,提升患者输液治疗的保障力度。
常规的超声引导下置入 PICC 导管,即只使用超声机,导管预置入深度依靠体表测量,而体内血管的走向存在个体差异,这就导致置入 PICC 导管尖端只能在大概范围内,而且有异位的可能。借助超声机可以在手臂,锁骨下及颈静脉血管观察到 PICC 导管,导管经过无名静脉之后便无法使用超声机观察到,导管尖端是否送达到上腔静脉中下段完全依靠置管者经验,基本不能达到满足输液要求的最佳位置CAJ(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上壁交界连接点),从而影响导管的正常使用造成并发症甚至导致导管拔除。置管后需行胸片检查定位 PICC导管尖端位置,符合要求才能进行静脉输液。对于不方便拍胸片的患者(如孕妇等)则无法使用 PICC 导管。
在超声引导的基础上配合 ECG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即利用心电图 P 波的变化,观察 PICC 导管是否到达 CAJ 位置。能很好地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大大提高了置管成功率。但该方法对置管者和患者要求都很高,患者自身有心脏病导致 P 波异常,护士不能找到 P 波的最大幅度,从而影响导管尖端理想位置的确定。置管后最好拍胸片定位导管尖端位置。
3CG 技术是在 ECG 技术的基础简化操作步骤,心电图机与超声机合二为一,实时追踪 PICC 导管尖端位置,在导管尖端送达 CAJ 时,腔内心电图 P 波的颜色由黄变绿,定位准确率很高,很好地解决了临床上护士无法准确识别 P 波形态变化的难题。在置管过程中,护士可以根据 P 波形态和颜色,及时发现导管是否异位并进行调整,实现了PICC 导管的全程可视化、实时引导、准确定位,有效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同时减少并发症,保证了患者安全。3CG 置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需拍摄胸片。
朝阳医院党委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推动医院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引导全院党员干部将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技术创新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