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宣讲比赛优秀作品刊登
在缓冲病房的日子:责任与温暖同行
综合党支部 孙萍萍
大家好,我是综合党支部的孙萍萍,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在缓冲病房的日子:责任与温暖同行。
2019年末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医院领导经慎重考虑和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在F楼设立全院缓冲病房,担负着全院“安检”的职能:急诊患者经医院专家组会诊讨论后收入缓冲病房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经复查核酸和胸部CT以及血常规均无特殊,住院满3天以上的,如病情需要继续治疗才能放心转入普通病房。这是一项能够保证疫情期间患者有病可医、又能最大限度控制院内感染的创新性决策。
在疫情最紧张的阶段,全国人民居家自我隔离,几十名不同科室的医生和护士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走出家门走向支援医院抗击疫情的前线。由于病患住院需求的不断增加,缓冲一、二、三、四病区也依次紧锣密鼓地“开张”。说实话,一开始医护人员面对各个专业的复杂病种和危重病情,打破了大家原来的工作模式,难免有些忙乱。但是,大家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素养迅速调整状态,不到一周的时间临床工作就已井然有序。
当时作为刚入职的年轻医生,临床功底尚需磨练,第一天进缓冲病房的时候,我着实担心自己能否承担起这份使命。心内科陈牧雷主任的那句“小孙大夫,不要紧张。”和我科王晓娟主任那句“小家伙好样的!”给了我足够的信心。
在这里,聚集了各个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发生了很多温暖的事情。我要讲述的是其中一件:5月5日傍晚,一名37岁男性尿毒症期患者朱某某住进了缓冲三病区,准备接受透析治疗。5月6日我值班,因为晨交班的时候值班医生提到了这个患者的特殊情况,所以我特地去看了他,发现这个患者的状态很不好,主诉咳嗽憋气。呼吸急促,双下肢水肿,精神差,几乎无小便。这个患者的特殊性在于他已经四天没透析了。患者处于心衰状态,事不宜迟,我迅速将这个情况上报给了陈牧雷主任、李淑娟书记和宋盛晗主任。
我一边开医嘱积极给患者强心利尿扩血管上心电监护监测病情变化,一边给领导汇报情况,陈主任积极联系院里领导,宋主任将患者信息快速提交上会讨论,李书记反复联系肾内科大夫出谋划策和多次督促。因为按照医院规定,患者必须有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的检测结果,才能转到专科治疗。而患者还没有做此项检测,所以给他的转科透析治疗带来了很大难度。宋主任给急诊监护室打电话,希望能给患者先做一次血滤,但是很遗憾,急诊监护室的血滤机被撤走了。宋主任又给肾内科徐主任打电话,希望他们能和血液透析室积极协调,说明患者的特殊情况、给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但因为患者还没有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血透室也要考虑其他患者的健康安全,所以也很为难。
时间就是生命,丝毫不敢怠慢!三位领导为了这个患者,一直在跟院里以及其他相关科室进行积极、反复的协调和沟通。终于,下午2点左右,我们从透析室借到一台血透机,由肾内科护士长亲自来给患者临时做了一次透析。从下午两点到五点半,我和申护士长全程陪护在患者身边。宋主任在下午出完门诊后第一时间回到病房看望患者。看到患者在透析后的状态明显改善,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宋主任跟患者开玩笑说:“您今天算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把我们都急坏了,您呀,以后千万要规律透析治疗。”患者激动地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好连声道谢,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刹那间,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涌上心头。原来,自己一直认为很平凡的岗位是如此重要,不仅维系着患者的健康、快乐,甚至维系着一个人的生命。类似的临床故事有很多很多,我只是例举了其中的一件。缓冲病房开设了四个半月,我也有幸陪伴它从头走到尾。
我爱这份工作,爱这个职业,爱这个团结奉献的团队,感谢她带给我的感动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