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风采
【护理 • 人物】平凡岗位上的引领者
编者按:在护理队伍中有这样一些人,她们或智慧管理,带领团队蓬勃发展;或精于业务,展现匠心与仁爱精神;或与人温暖,让患者如沐春风,虽有病痛仍感暖心与温情。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医院特推出“护理•人物”系列宣传,选择在护理专业技术、护理管理艺术、护理爱心仁术三个方面的优秀人物,对他们进行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护理文化。即日起在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董凯生,1998年毕业于北京护士学校,毕业后即分配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外科监护室工作,那时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年轻人,她不怕困难,积极学习探索,面对监护室各类危重患者的病情,及时总结护理要点,掌握各种仪器使用。2000年,她顺利通过北京护理学会与香港医管局共同开办的第一批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的遴选,完成了在香港为期2个月的学习,成为我国第一批专科护士之一。2007年,她参加医院的护士长竞聘工作,成为一名护理管理者。
在平凡的岗位上,董凯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一心带领好护理队伍。2010年,医院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她带领护士们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出让患者满意、让护士满意的工作方案。她率先垂范,带领护士为患者加强基础护理,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存在肢体功能缺陷,她设立“一科一品”的项目,让患者从护士身上看见温暖,神经内科护士们无微不至的照护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同时也被评为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2017年,董凯生担任神经内科一病区护士长,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存在问题积极改进。她发现科室里的护士大多数只会遵循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观察评估不到位,在工作中处于被动状态,于是她组织护士们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开展专科训练,通过疑难病例讨论、病例汇报等形式提高护士对专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她还带领护士绘制概念图,通过绘图的方式梳理护理问题,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考虑患者病情,开展SBAR模式床旁交接班,为患者的治疗护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2020年8月,医院开展脑卒中绿色通道工作,董凯生第一时间组织护理团队参与其中,亲自带领护士完成绿色通道患者的救治。她为每名患者制定时间监测表格,认真记录每个关键环节,每周组织质量分析会,并针对各个时间节点进行分析发现问题。通过团队的不断努力,成功将医院脑卒中静脉溶栓DNT时间从不达标提升至达标。她所带领的护理团队在2021年的护理成果奖中获得二等奖,同时也得到了科室主任及院领导的认可与赞许。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董凯生主动请战,成为医院首批进入感染隔离筛查病房的人员。她利用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设立了感染隔离观察病房。带领团队梳理工作流程、制定管理制度、设计病房环境布局……她的付出,为医院后期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基础。在疫情严重期间,她还带领团队前往小汤山医院,成功组建了由8家医院护理人员组成的2-4人护理团队,高质量完成了患者筛查任务,多次收到患者的表扬信。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董凯生的身影,新发地核酸采集、来广营核酸采集……她一直奋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作为党员,她还光荣地完成了建党百年纪念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她参与外国元首团保障任务,该任务恰值春节期间,她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义无反顾参与到工作中,梳理工作流程、设计分区与通道,保障客人与医务人员的安全。她坚持每天12小时在岗,随叫随到,顺利且圆满地完成了保障任务。
护理工作虽然平凡,但是董凯生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抓准重点,发挥专业特长,敢于创新,引领护理团队不断提升。她始终秉承着脚踏实地的态度,坚持奋斗在一线岗位,不惧艰险冲锋在前,用责任彰显担当,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篇: 【护理 • 人物】生命天使战“疫”纪实
下一篇: 【护理 • 人物】助产士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