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精彩专题

精彩专题

理论精粹

大会的主题是报告的灵魂

字号: + -

  核心提示

  


  从历史上看,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召开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有一个提出和确立主题的问题,也就是说,要正确分析形势,科学提出奋斗目标和行动的纲领,承担和完成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大会的主题也就是大会报告的主题,是报告的眼睛,也是报告的灵魂,它犹如一面前进的旗帜,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事关党的方向,党的生命,党的形象。因此,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十八大的主题,对于深入学习和领会十八大精神,至关重要。

  


  理论篇

  


  十八大的主题是学习和领会十八大精神的一把钥匙,报告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大会主题的全面展开和具体论述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上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明确提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十八大主题提出和强调的问题,是旗帜问题、道路问题、精神状态问题、奋斗目标问题

  


  十八大的主题,是在全面把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主题就是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向党内外、国内外简明鲜明地宣示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重大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是旗帜问题、道路问题、精神状态问题、奋斗目标问题。

  


  对旗帜问题,报告提出和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奋斗目标问题,报告提出和强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对道路问题,报告提出和强调:“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对精神状态问题,报告提出和强调:“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深刻理解十八大主题,必须准确把握确定这一主题的时代背景,清醒认识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坚定不移和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2、准确把握十八大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和领会十八大精神的一把钥匙

  


  十八大报告全面回顾和科学总结了过去五年成就和十年历程,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新形势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学习报告我们可以发现,报告的每一部分,都与大会主题息息相关,都是大会主题的全面展开和具体详细论述。比如,报告的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阐述了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党必须做到四个“更加自觉”。这里强调了旗帜问题。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更是强调了道路的重要性,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阐述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个基本要求。这里强调的仍然是旗帜问题。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论述的就是奋斗目标问题。报告的第四至第八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阐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对实现奋斗目标提出的要求和做出的工作部署。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直接阐述了党的建设问题、人的精神状态的问题。

  


  3、十八大报告的显著特点和突出贡献,都涉及旗帜问题、道路问题、精神状态问题、奋斗目标问题

  


  学习十八大报告,我个人感觉报告至少有六个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一是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确定了科学发展观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我们党又一次实现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二是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辩证关系。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强调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是系统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描绘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这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四是系统阐述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第一次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用这三个方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道路内容的展开和具体化。报告深入阐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问题。六是深入阐述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强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型”目标,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这六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和突出贡献,实际上都涉及旗帜问题、道路问题、精神状态问题、奋斗目标问题。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辩证关系,就是要推进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高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引领下,坚定不移地沿着我们已经确定的正确道路奋勇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提出,为我们描绘了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这是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要实现的目标,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关键台阶,是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所在。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则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使我们的全体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就是要使我们全党同志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严守党的纪律,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篇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大会的主题,都体现了党的事业的继往开来和承前启后,反映了党的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期间,我们党在十八大之前召开过从十二大到十七大6次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了6个大会报告。为了深入理解十八大的主题,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6次大会的主题和报告的新意。

  


  1、十二大报告所讲的“大会的使命”,就是“大会的主题”,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十二大报告中没有明确地讲“大会的主题”这个表述,用的是“大会的使命”。报告指出:“这次代表大会的使命,就是要通过对过去六年历史性胜利的总结,为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报告所讲的“大会的使命”即“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就是报告的主题,只不过是用词不同而已。

  


  十二大报告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一是以7个方面的标志阐述了我们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二是阐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三是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从1981年到上个世纪末,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总目标;四是提出了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将此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五是提出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并将此确定为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六是提出了努力把党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对党的建设从健全民主集中制,改革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加强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工作、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使党风根本好转等方面做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

  


  2、十三大报告中使用的“大会的中心任务”的表述,实际上就是“大会的主题”,提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十三大报告指出:“这次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我们要总结经验,坚持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进一步确定今后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正确解决这个任务,将有力地促进全党团结和党与各族人民的团结,保证我们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这里,报告所讲的“中心任务”也就是“大会的主题”。

  


  十三大报告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一是深刻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提出了6个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即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二是深刻阐述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强调了解决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3个重点问题;三是深刻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当前深化改革的任务,确定了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四是深刻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和近期目标,提出了要解决好实行党政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改革政府工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7个问题;五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12个观点,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

  


  3、十四大报告对大会主题的表述使用的是“大会的任务”,提出“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十四大报告指出:“这次代表大会的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十四大报告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一是全面总结了我们党改革开放14年来的伟大实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方面进行了提炼和概括;二是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系全局的10项任务进行了阐述;三是提出了全党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战略任务。

  


  4、十五大报告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大会的主题”,提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五大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五大报告除点明主题外,还对为什么要确定这个主题进行了阐述。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强调:“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十五大报告中点明的大会主题与报告标题是完全一致的。

  


  十五大报告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一是回顾了过去一个世纪3次历史性巨变和产生的走在时代潮流前列的3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展望了未来的新世纪,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年的两个奋斗目标;二是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是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四是明确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四是强调我们坚持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五是强调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六是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七是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十六大报告在报告开头开宗明义点明了“大会的主题”,提出“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十六大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十六大报告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一是总结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10条基本经验;二是对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四是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等相关问题;五是提出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六是提出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七是提出了党的建设四位一体的工作布局,即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6、十七大报告在一开始就强调了“大会的主题”,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十七大报告强调:“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紧接着,报告对主题的内涵进行了阐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十七大报告的特点和新意主要体现在:一是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对我们党的创新理论进行了整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新的高度概括,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深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四是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五是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用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六是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七是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一条主线”、“一个坚持”、“一个要求”、“五个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从而形成了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工作布局。

  


  综上所述可见,从十二大到十七大这6次大会报告的主题,都体现和反映了党的事业的继往开来和承前启后,体现和反映了党的思想理论的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而且,我们从以上回顾中还可发现,自邓小平同志从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了此后几次大会主题的一个关键词。

  


  启示篇

  


  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有一个明确主题、确立主题的问题,这个问题回答和解决得好,党就前进,党的事业就发展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共召开了7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一大的主题是定名和成立中国共产党;二大的主题是分析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提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三大的主题是确定采取党内合作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任务;四大的主题是总结国共合作经验,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明确回答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五大的主题是提出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实行土地革命等原则;六大的主题是依据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形势,规定党的任务和政策,总结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七大的主题是在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反对黑暗的前途。其中,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七大较好地解决和回答了我们党所面临的问题,推动了党的事业的发展。而党的五大,由于没有回答和解决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问题,所以没有能够在大革命危急的关头,承担起挽救革命免于失败的重任。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共召开了4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的主题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这顺应了时代要求,符合人民的意愿,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党的九大、十大的主题都是总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巩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这两次大会报告提出和确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错误理论,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留下极其惨痛的教训。党的十一大主题,宣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能够实现和完成历史转折的任务。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十八大之前召开的从十二大到十七大这6次全国代表大会,都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和重任,较好地回答和解决了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满足了人民的愿望,应对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制定了行动纲领,促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前进。这6次大会和6个报告可谓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后历史前进和发展的坐标点,生动展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如何举起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寻找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完善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如何构建的。大会报告都贯彻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都立足于亿万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都显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良好精神状态。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和发展的过程,还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学习和研究党的十二大至十七大这6个报告,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每次报告都要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及时的概括和总结,这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都要明确提出今后5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为之努力的奋斗方向;都要对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部署,这是我们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都要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要求,这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和根本保证。

  


  党的历史表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有一个明确主题、确立主题的问题,这个问题回答和解决得好,党就前进,党的事业就发展;反之,党就遭受挫折,党的事业就受到损失。党的十八大很好地回答和解决了主题问题——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我们坚信,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党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曲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