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生殖医学中心王鹏博士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3-01-05 浏览次数:
字号: + -

1月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王鹏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A genetically encoded sensor measures temporal oxytocin release from different neuronal compartments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影响因子=68.164)在线发表,该论文报道了新型可遗传编码的催产素荧光探针的开发。

01.jpg

早在1909年,人们首次提纯了一种具有有促进子宫收缩作用的激素,故而取名为催产素。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催产素及其类似物就广泛使用于妇产科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逐渐发现催产素在调节分娩和哺乳之外,还参与了配偶结合以及母婴关社会行为,因此也被通俗的称为“爱的荷尔蒙”。除此之外,催产素还与焦虑,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多种负性情绪和精神疾病相关。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神经多肽,催产素在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参与发挥重要的功能,然而其研究大大受限于传统催产素监测方法的限制,因此亟需灵敏、特异且非侵入式的工具,以优良的时空分辨率追踪催产素的动态变化。

02.jpg

本研究巧妙地将绿色荧光蛋白(epEGFP)嫁接到牛催产素受体之中,组成了特异性高、信噪比高以及时间分辨率高的可遗传编码的催产素荧光探针。该探针不仅能在体外快速响应催产素的浓度变化,也能用于记录活体小鼠脑内的催产素变化。利用该探针课题组成功记录了雄鼠交配的三个阶段,即嗅闻(前额皮层中催产素释放参与)、交配(下丘脑室旁核中催产素释放参与)以及射精(中脑腹侧被盖区与前额皮层共同催产素释放参与)过程中催产素参与的时空顺序,直接可视化催产素与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此外,课题组还解析了催产素在神经元轴突末梢和胞体树突两种释放模式的分子机制异同点,为进一步理解催产素的精密调控提供了新的视角。


王鹏博士2020年入选“朝阳医院优秀临床青年人才培养计划”,2021年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罗敏敏实验室(现移至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全职从事神经内分泌相关研究工作,该论文的发表是朝阳医院“优临青”人才培养计划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医院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成效的集中体现。

该研究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毓龙教授,并得到了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罗敏敏实验室,美国纽约大学的Dayu Lin实验室,瑞士洛桑大学的Ron Stoop实验室,以及德国海德堡大学的Valery Grinevich实验室的通力合作,并得到了北京大学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峰基金等机构和经费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