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医院首例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成功开展——为高血压治疗开辟微创介入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4-10 浏览次数:
字号: + -

  2025年4月9日,暖风和煦,春意盎然。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高血压专科团队在学科带头人、心内科主任赵林教授的带领下,由范一帆、张建军、徐立、夏昆、付源、李闯等多位专家协同配合,成功为一名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了院内首例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此次手术的顺利开展,不仅标志着心内科在高血压介入治疗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也彰显了多学科协作(MDT)体系下高血压全流程管理的显著成效。

突破传统治疗瓶颈:RDN技术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患者王先生,今年38岁,确诊高血压已有2年。尽管他联合服用4种降压药物,但血压仍波动在140-150/90-110mmHg。经高血压专科团队全面评估,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王先生被诊断为“难治性高血压”。

  在赵林主任主导下,RDN介入团队通过高血压专病门诊筛查、病房详细评估,放射科利用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对患者肾动脉解剖结构进行了精细评估,经医务处新技术审批、物资器械中心耗材严格审核后,团队决定采用RDN技术治疗。

  手术过程中,团队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多极射频消融导管精准置入双侧肾动脉。术中,麻醉科制定了全麻方案以保障患者安全,导管中心技师、护士团队默契配合,对肾动脉主干及分支的交感神经位点进行消融。手术历时1小时,左右肾动脉各消融27个位点,术中无不良反应。术后患者全麻恢复良好,安全返回病房。

1.jpg

赵林主任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2.jpg

RDN技术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技术优势与全流程管理:微创、精准、长效的“朝阳模式”

  RDN是一种经皮肾动脉去交感神经传导的介入治疗新技术,它通过射频能量选择性消融肾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减少肾脏交感神经兴奋对肾脏或外周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长效降压。

  肾脏是人体内血压调节的重要器官之一,其交感神经活动是血压维持和升高的关键环节。肾交感神经呈网状分布,主要集中于肾动脉外膜及其周围,这为肾动脉内送入导管进行射频消融提供了可能性,从肾血管内释放能量即可选择性破坏肾交感神经。因此,RDN技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减少水钠潴留、降低肾血管阻力及肾素的分泌等机制,达到降压的效果。

  心内科通过开展此项技术,进一步构建了“高血压专病门诊—病房筛查—介入手术—术后随访”全流程管理体系。

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RDN技术具有三大显著优势

  1. 微创高效:术后24小时患者即可下床活动;

  2. 精准靶向:多极导管可覆盖肾动脉分支;

  3. 长效降压:临床研究显示术后三年收缩压平均下降18.2mmHg。

学科实力支撑:多学科协作铸就技术创新高地

  作为国家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北京市高血压重点实验室,朝阳医院心内科在赵林主任的带领下,长期深耕高血压诊疗领域。此次RDN手术的成功实施,正是学科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团队不仅在技术操作上精益求精,更注重多学科协作机制的完善。从术前评估到术后管理,每个环节均由专科骨干与相关科室紧密配合,形成“筛查—治疗—康复”闭环管理。此次RDN技术的临床应用,标志着朝阳医院心内科高血压治疗从传统药物管理向“药物+介入”复合治疗模式的跨越。

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成功开展

高血压治疗新突破:向精准化、微创化迈进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尽管药物治疗已较为成熟,但仍面临药物依从性差、副作用多等挑战。RDN技术与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共同构成高血压治疗的“三驾马车”。

  RDN技术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医院的高端设备支持和团队丰富的介入经验。作为高血压治疗的“新武器”,其临床价值已得到国际多项研究验证。此次手术的开展,不仅填补了朝阳医院在该领域的空白,也为后续建立规范化治疗流程奠定了基础。

  随着RDN技术的推广应用,医院将开展更深入的病例筛选,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让更多患者受益。这一技术的突破,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理念,推动心血管疾病治疗向精准化、微创化迈进。

  【专家提醒】RDN手术适用于以下人群:

  01、服用3种及以上降压药物(含利尿剂)后血压仍未达标者;

  02、药物不耐受或依从性差者;

  03、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等继发性高血压因素。

  注:具体治疗方案需由高血压专科与介入团队联合评估后制定。

心内科 导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