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主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承办的2025多发性骨髓瘤关爱月系列活动圆满结束。此次系列活动分别于3月13日、3月20日和3月27日举行,旨在提高大众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增强公众对该疾病的关注与重视。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然而,由于其症状隐匿且复杂,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一直是临床面临的挑战。本次系列活动经过精心策划,邀请了国内血液领域的权威专家,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搭建起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的平台。
在3月13日的首场活动中,会议主席、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主鸿鹄教授,血液科原主任陈文明教授以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马艳萍教授先后发言。他们从不同角度强调了活动对广大患者及家属追求规范化诊疗的重要意义。周慧星、吴垠、刘爱军、王国蓉、杨光忠、高文等专家围绕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诊断、适合移植患者的诱导治疗方案、干细胞移植时机、干细胞动员、自体移植与疗效评估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为广大患者、家属带来了一场科普知识盛宴。
3月20日的活动进一步聚焦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前沿治疗手段。朝阳医院高文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任金海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冷芸、史庭、田颖、王慧娟、李文静、黄乐富等讲者分别就不适合移植患者的诱导治疗、抗CD38单抗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双特异性抗体的应用及注意事项等热门话题进行了分享。在问答环节,专家们耐心解答了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大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月27日的最后一场活动侧重于新药应用与新兴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探索。陈文明教授、朝阳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刘爱军教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高大教授担任会议主席。耿传营、贾静、刘梦涵、周亚兰等讲者带来了卡非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新药时代伊沙佐米的地位及应用、在骨髓瘤治疗中如何选用塞利尼索等精彩内容。此外,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杨光忠《关于人工智能(数字分身人)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应用的讲解》更是展现了科技与医学融合的广阔前景,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与科学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三场活动的日程紧凑而有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面覆盖了多发性骨髓瘤诊疗的全过程。活动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骨髓瘤患者及家属、临床血液科医生、研究人员以及关注多发性骨髓瘤的人士参与,累计3600余人次在线观看。
此次2025多发性骨髓瘤关爱月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国内多发性骨髓瘤诊疗领域的学术交流,也为广大患者家属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福音。通过专家们的分享,临床医生们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活动也增强了社会对这一疾病的关注。
未来,朝阳医院血液科将继续举办更多类似的关爱活动,不断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为攻克多发性骨髓瘤这一医学难题而不懈努力,让更多骨髓瘤患者能够受益于医学进步带来的福祉,获得健康生活。

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合影
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