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青年医护人员的创新活力,推动医疗科技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2025年3月31日中午,北京朝阳医院团委联合创新转化中心、护理部在本部门诊楼十层科创中心成功举办“朝医青年创新沙龙”活动。本期沙龙以“青年医护人员×科技创新:Less is More”为主题,通过主题分享与开放讨论的形式,为青年人才搭建跨界交流平台。院长李海潮、创新转化中心负责人宋楠、护理部负责人贾燕瑞及近30余名青年医护参与活动,活动由团委书记王子惠主持。

王子惠主持活动

宋楠进行主旨演讲
宋楠教授结合自身科研经历,通过多个成功转化的案例,剖析了临床问题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转化逻辑。宋楠强调,“少即是多”并非追求简单化,而是聚焦核心需求、整合资源的高效创新思维。他呼吁青年医护打破学科壁垒,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前沿领域,用“微创新”撬动医疗服务的提质增效。

“青年医护人员×科技创新:Less is More”沙龙活动


青年医护人员踊跃提问
在互动环节,青年医护围绕“如何安利自己的创新成果”“如何将应用成果推广落地”“如何充分利用数据资源”等话题踊跃提问。宋楠结合具体案例,建议青年从临床细节中发现问题,善用医院创新转化链条资源,并鼓励以“轻量化”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现场气氛热烈,既有对AI辅助诊断、便携式医疗设备等具体项目的探讨,也有对科研时间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度思考。

李海潮院长进行点评
李海潮院长进行点评。他指出,青年医护人员是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医疗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医院发展须以医疗质量为核心根基,立足北京朝阳医院病例资源丰富、临床问题多元的优势,将医疗实践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医教研齐头并进。他强调,青年医务人员应从临床痛点中发现科学问题,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推动成果转化,尤其在呼吸-心血管联合诊疗等差异化领域寻求突破。他鼓励青年立足本职工作保持创新思考,医院将通过科技创新部下沉科室对接资源,建立市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利用专科联盟搭建的平台,为青年创新提供全链条支持,最终形成“临床发现问题-科研解决问题-产业实现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此次沙龙不仅为青年医护提供了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更点燃了大家投身医学创新的热情。未来,北京朝阳医院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完善“临床问题-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支持体系,依托“朝医青年创新沙龙”持续聚焦青年成长需求,通过常态化交流机制凝聚创新共识,让更多青年医务工作者在创新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与医院发展的同频共振。
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