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刚参加工作两年,就投身于抗击“非典”的工作中;那时,我们被称之为“最美天使”。
2020年,我又参加了院内的新冠抗疫工作;那时,我们是最可爱的“大白”。
2022年,北京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迎来了冬奥会的举办;而我,作为院内冬奥储备人员,又投入院内冬奥病房的医疗保障工作中。
就在我正准备投入冬奥保障病房的工作时,意外来了:我公公在大年三十突发脑出血,昏迷住院,一度生命垂危!爱人需要在父亲床旁陪护,而我要进入闭环管理;家中还有两位七十岁的老人和一个不满八岁的孩子。在“小家”和“大家”面前,着实让我有点犯难;面对精疲力尽的爱人,我也不知如何开口去劝慰。
即便如此,家人仍在此时给了我最大的支持,爱人去专心照顾父亲,我父母全力帮我带孩子;而我只需要安心工作就可以。
当医院冬奥专班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知道了我的情况后,给予了我最大程度的关心,表示家里有任何需要,一定给予最大支持,领导们还在周末到我家里探望老人和孩子。我的内心被深深地感动着。
闭环期内,正赶上正月十五元宵节。医务处和护理部领导纷纷给我们送来了水果、零食,还特意买了元宵;让我们在工作之余,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闭环的二月是充实的,每天都迎接着各种各样的工作挑战。接诊的患者来自各个专科,有内科、外伤、骨科、妇产科,各专科的病例都不在少数,但所有医务人员从容面对,成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
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心梗患者,发病后送至我院,抢救完已是深夜。由于患者病情不稳定,医生决定将该患者留院观察诊治。留观期医务人员面临着很大考验:身穿防护服的我们不能随时进出诊区,喝水如厕成了最大困难。原有排班模式为两组医护,每组值班24小时,交替轮换。由于事发突然,人力尚未来得及调整,我们只有互相帮助,随时准备替换同事休息调整。大家相互体谅,没有怨言,尽可能地让替换的战友多休息一会;相互沟通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再睡会儿,我不困(累)。”
这一刻,我们是同事却更像家人,相互照顾,相互包容,只为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最终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下,这位患者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随着冬奥会落下帷幕,我们的冬奥保障任务也随之结束。赛场上运动员们挥洒热血,奋力拼搏,这种精神也深深地鼓舞着场外的我们。
短短的一个月,从初期规划建设保障病房到日常诊疗配合,全体工作人员精诚合作,默契十足。线上交班结束时,大家都面带笑容,充满了自信还有不舍。
纵然心绪万千,却无暇感叹;因为我们还有冬残奥会的保障任务,后面值班的同事们将迎接新一轮的任务和挑战。我相信,有了冬奥会的这段难忘经历,我们也一定会顺利且圆满地完成冬残奥会的医疗保障任务。
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