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北京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共同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自身免疫专业委员会及首都医科大学皮肤病学系协办的“2020年第六届皮肤免疫与疾病新进展学术会议”在线上圆满举行。

本次会议聚焦皮肤免疫相关的前沿热点,邀请了多位国内皮肤领域顶尖专家联合授课: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陆前进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翔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张福仁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林欣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建中教授,朝阳医院何焱玲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免疫学系孙英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崔勇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涂平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满孝勇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明悦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曾跃平教授,朝阳医院佟春光教授、冉立伟教授、王奔博士。本次大会的主持人阵容同样豪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红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晓静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李珊山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李邻峰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春雷教授,北京医院常建民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栗玉珍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杨秀敏教授。各位专家齐聚云端,热烈交流学术主张,深入探讨热点议题,讲座内容丰富实用、亮点频出,吸引了全国皮肤科同道参会,线上观看量近3万人次,参会同仁大开眼界,所获颇丰,共享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开幕式

本次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朝阳医院皮肤科主任何焱玲主持,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松灵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李晓北分别致辞。

大会主席 朝阳医院皮肤科主任 何焱玲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松灵

朝阳医院副院长 李晓北
王松灵在致辞中表示,朝阳医院皮肤科在免疫性皮肤病领域颇有建树,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取得喜人的学术成绩;并已连续举办五届皮肤免疫与疾病新进展学术会议,产生良好的学术反响。本次大会国内免疫学知名专家再次云集,就皮肤免疫相关疾病的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希望同仁们能把握良机,学有所获。
李晓北在致辞中介绍,朝阳医院皮肤科成立多年来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并树立了独特的学术特色,希望通过组织皮肤免疫与疾病新进展学术会议,让更多同仁汲取新知、获益良多。他诚挚感谢各学术团体协助本院共同搭建这一学术平台,使得会议顺利有序开展,希望通过长久通力合作,加速我国皮肤病学发展。
学术环节
本次大会的上午场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红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晓静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李珊山教授、朝阳医院何焱玲教授主持,各位专家倾情讲述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宝贵心得和学术研究方面的积极探索。


讲者风采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陆前进教授介绍了皮肤型红斑狼疮发生发展的新机制,认为DLE和SLE免疫细胞分布和比例存在较大差异;DLE皮损中Tfh-like细胞增多、AIM2表达增强,对疾病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和团队通过研究证实CD4-CD8-CD19-CD11b/DAPI四联检测对于各型红斑狼疮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可加以推广。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翔教授在《多组学研究与黑素瘤医学转化》讲座中从黑素瘤的现状与挑战、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等方面展开阐述,介绍团队在挖掘抗PD-1无应答的机制、提高抗PD-1应答效率方面的基础研究探索和临床转化研究相关成果,并分享多组学研究支撑条件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张福仁教授分享了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GPP)研究进展,指出随着GPP基础研究的进步,IL-36R、CARD14、AP1S3等GPP相关致病突变不断被发现,进一步推动了GPP治疗学的革命。他同时认为,随着精准治疗的实现,传统治疗仍是治疗GPP的重要选择。

清华大学医学院林欣教授在《CARD14突变诱发银屑病的分子机制》讲座中介绍他和团队通过构建Card14突变小鼠模型成功模拟银屑病发病过程,探讨了主要在皮肤内表达的CARD14在IL23/T17轴及所形成的炎症环路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作用路径,进一步印证角质细胞在银屑病的起始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建中教授分享了在新药研发推动特应性皮炎(AD)治疗进步方面的精彩见解,分析了度普利尤单抗、抗IL-31R单抗、抗IL-13单抗等药物的研究进展,总结这类药物“慢热型”的特点,即一般需要八个月左右达到最佳疗效,并介绍了JAK抑制剂、本维莫德等小分子靶向药的特点优势和应用前景。

何焱玲教授解析了银屑病的皮肤免疫炎症与系统损害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指出银屑病主要以皮肤损害为主,随着病程演进可波及全身各系统,并展示新近研究中PASI评分与多种系统性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炎症的密切相关性,强调应重视银屑病系统损害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下午场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春雷教授,北京医院常建民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栗玉珍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杨秀敏教授主持,延续精彩,干货满满。


讲者风采
首都医科大学免疫学系孙英教授在《Role of 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in bacterial antigen induced allergic diseases》报告中指出,反复暴露于肺炎链球菌能诱发类似过敏性哮喘的改变,从而推测细菌性抗原是引起过敏性疾病的可能过敏原,可通过IL-33-ILC2应答轴介导2型免疫应答。他认为,从较为积极的角度审视,这一过程也可能会减轻一些疾病引起的1型免疫应答损伤。

中日友好医院崔勇教授在《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学研究新发现》演讲中报告了所在团队牵头进行的基于20万东亚人群的东亚地区最大SLE研究的相关成果,本项研究通过鉴定遗传基因座中的233个关联信号,指向113个易感基因位点,深入探讨亚洲人群SLE的遗传学特点,对于未来我国开展SLE遗传机制及功能研究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涂平教授分享的主题为《结缔组织病的病理诊断》,结合病理图片生动阐释了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疾病的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思路,指出部分结缔组织病的皮疹有交叉现象,需仔细辨别,病理表现在部分疾病中较血清学异常更早出现,此时可充分发挥皮肤科医生的优势。他强调应正确评价病理结果的临床意义,不能单以病理诊断下定论,需结合其它检查结果综合诊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满孝勇教授在《皮肤免疫微环境研究进展》讲座中系统介绍了在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领域,角质形成细胞、树突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记忆T细胞、Toll样受体(TLR)等如何构建皮肤免疫微环境以及在发病机制中所发挥作用的前沿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明悦教授介绍了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治疗探索,他和团队通过临床试验发现米诺环素+小剂量激素对于大多数中重度患者可同时实现较好的疗效性和安全性,较单用米诺环素可提高完全控制率、缩短所需时间;较单用激素可明显降低累积激素的用量,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朝阳医院佟春光教授在《白癜风治疗新进展》中从氧化应激学说、免疫学说、黑素细胞自毁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介绍了辛伐他汀、托法替尼、JAK抑制剂等药物的研究进展,认为免疫机制的新进展突破传统,可对致病关键环节精准干预,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

闭幕式

大会尾声,大会主席何焱玲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精彩总结,指出免疫学作为各学科发展和临床工作的基础,亟待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深耕,本次大会聚焦免疫相关的皮肤病的基础免疫研究、临床与基础研究领域,感谢各位顶级专家不吝分享自己的学术心得,展示前沿研究的思路,通过探索性的工作为同道带来诸多启示,延展了与会同仁的知识边界,刷新了大家对疾病的认识,使大会具有极强的学术内涵和价值。她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大会提升广大皮肤科同道皮肤免疫的基础与临床的学术水平,为学科发展赋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