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凯生,中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委员会内三党支部的纪检委员、神经内科一病区护士长。
2003年抗击非典中,董凯生曾在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参加抗击SARS的战斗。17年后,疫情再起,做为一名党员、支部的纪检委员、护士长,她主动请缨要求第一批到一线去战“疫”。
1月23日,董凯生接到院里紧急指令:她担任护理第一梯队组长,负责组建医院新冠肺炎筛查隔离病区,准备接收患者。接到任务后,她立即赶往疫情防控一线的感染科病房,开始紧张忙碌的筹备工作。组建新冠肺炎筛查隔离病区对她是一个挑战。她带着几个感控护士首先对病区环境进行梳理,规范区域划分,明确清洁、半污染和污染区,做好标识;然后认真梳理工作流程。合理排班,设计制作患者登记表格。对护理人员、护理员、保洁员进行严格的感控培训。为了保证每名医务人员的安全,她反复讲解如何穿脱防护服,检查每个人的防护措施掌握的情况。那几天,她满脑子都在想着隔离防控的事,想着如何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又圆满完成患者救治任务。那几天,她带领大家忙到凌晨2、3点是“家常便饭”。最终,他们仅仅用了3天的时间改造建立起2个筛查隔离病区。
病区收治患者后,董凯生每天早晨7点到,晚上10点多才离开病区。有一天,一名90岁高龄的患者,入院时,发热、CT显示肺部大面积阴影,以高度疑似病例收入病区进行隔离治疗。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期间,患者突然出现痰液堵塞、呼吸困难、心律紊乱,她和同事们立即冲进病房,立即为患者吸痰、上呼吸机等进行抢救,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病情平稳下来,医务人员身上的衣服在防护服内也都湿透了。虽然他们深知,这种操作会有很大的感染风险,但是为了挽救患者生命,没有一个人退缩。工作中,医院始终坚持“两个”高度重视。一是高度重视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和关心。在筛查隔离病区强化感染防控相关规章制度、标准指南的落实,每名医务人员能熟知医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穿脱流程,知晓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置流程。医院特别关心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身体、生活、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成立筛查隔离病房临时党支部,积极为一线人员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二是高度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发热患者进入筛查隔离病区后,很多人高度恐惧,有的极不配合治疗。医务人员完成日常救治任务以外,积极为患者做心理疏导。通过解释沟通和心理护理,为患者解压,引领他们做检查,尽量陪伴患者。很多医患成了朋友,患者离开病区时,都发自内心地感谢医务人员的帮助。
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作为一名纪检委员,董凯生工作中也严格落实这个精神。在改造筛查隔离病区时,她发现清洁、半污染和污染区设置存在隐患,立即向医院防控指挥部进行了汇报。医院高速重视她的意见建议,除夕夜,用了短短12小时安装了2扇隔离门,满足了感控相关要求。为保证防疫物资合理使用,董凯生设置了物资使用登记本,统筹合理安排,做到既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又不浪费物资。同时,她还利用微信、交班会的方式将医院党委、纪委的各种新冠肺炎防控文件进行及时传达落实。
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就是要平常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董凯生说:“国家人民有难,冲锋在前是我的责任和使命。”现在,她已经在备战北京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医疗队。她坚信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