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让70岁帕金森患者重回行动自由
近日,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长青教授团队,为一名70岁帕金森晚期患者成功实施了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帮助他恢复了行动能力。
该患者已患帕金森病12年,起初仅是右手偶尔轻微抖动,但随着病情不断加重,症状愈发严重,最终丧失了自理能力。虽然初期药物治疗对症状有良好改善,但随着病情恶化,药物效果持续时间日益缩短,患者甚至出现了幻觉、抑郁等精神症状。
患者家属为寻求进一步治疗,找到了刘长青教授。经过详细评估,刘长青发现患者的大脑出现明显萎缩,病情已发展至晚期。经过团队细致的检查与评估,决定为这位高龄患者实施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刘长青教授团队精心制定了手术计划。根据患者病情,选定双侧丘脑底核(STN)作为治疗靶点进行脑起搏器植入。团队运用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帮助医生精确定位患者大脑位置。机器就像一个“导航仪”,确保电极能精准插入大脑目标区域,同时巧妙避开周围重要血管,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医生通过屏幕可直观看到大脑的三维图像,实时掌控每一步操作,确保电极植入精确无误。此外,团队还采用了电生理监测技术,为大脑“听力”增添了一把“耳朵”。借助此技术,医生能实时“聆听”大脑神经的信号,确保电极插入位置的准确度控制在0.1毫米以内。
术中机器人辅助导航
手术第二步,是将一个小型电池装置(刺激脉冲发生器)植入患者胸部,类似心脏起搏器,通过电缆与大脑电极相连。一个月后,患者开始接受脑起搏器的电刺激治疗,医生根据患者反应调整刺激强度。经过两次调整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原本困扰患者的症状波动逐渐消失,行动能力得以恢复,整体生活质量也大幅提升。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1.7%。预计到2030年,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左右。该病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硬、动作迟缓、平衡失调等,患者不仅面临运动困难,还可能遭受睡眠障碍、嗅觉丧失等非运动症状的困扰。
脑起搏器(脑深部电刺激术)是一种通过电刺激调整大脑特定区域活动,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治疗方法。该技术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并广泛应用于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手术的关键在于精确锁定大脑目标区域。朝阳医院神经外科通过精确的操作,植入的电极能更好地控制症状,为患者带来更为持久的缓解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神经外科
下一篇: 重症医学科连续救治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