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切实提升学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北京朝阳医院教育党支部在常营院区科研教学楼1003教室举办了《电信网络诈骗基础知识与防范》主题讲座,特别邀请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支队副支队长苏兴博警官作报告。教育党支部教师党员、各学生党支部党员以及研究生、本科生、护理生共计两百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了此次活动。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苏兴博警官曾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北京市青年五四奖章,2023年第一季度被中央网信办评选为爱岗敬业“中国好人”,并荣立三等功2次,嘉奖6次。在讲座中,苏警官围绕“谁会被骗、为什么被骗、如何被骗、怎样防骗”几个核心问题,结合大量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发生机制,并传授了预防和识破网络诈骗的实用技巧。
苏兴博警官进行讲座
苏警官重点强调了“三不一多”的防范口诀,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他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将“要钱不给,给钱不要”的八字方针深植于学生心中。同时,苏警官还提醒同学们,在面对可能的电信网络诈骗时,要保持清醒头脑,事前仔细甄别,事中冷静分析,事后及时报案。
教育党支部书记周雯慧总结发言
教育党支部副书记张琦总结讲话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参会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参与互动。他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对电信网络诈骗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学到了切实可用的防范技巧。此次讲座不仅有效增强了同学们的防骗意识,也为后续向广大患者和群众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
学生培训感想:
苏警官巧妙地将案例与理论相融合,为我们全面讲解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基础知识及防范策略,使我们受益匪浅。其中,大学生电信诈骗平均受骗金额约为六万元这一统计结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往,学生总认为自己手中存款有限,不会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然而,苏警官指出,除了直接骗取现有余额,诱导大学生在线上平台即时申请高额贷款并迅速转账,也是当前犯罪团伙常用的诈骗手段。因此,提升防范意识对于各年龄段、各经济水平的人群都至关重要。
——2021级长学制临床班团支书 杨紫惟
今天举办的电信网络诈骗基础知识与防范讲座,让我收获满满。主讲人苏兴博警官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的剖析,为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特别是苏警官提到的受害人“5+1”心态,让我印象深刻。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些心理弱点,精心策划诈骗手段和套路,使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困境。苏警官还指出,这些弱点不仅被用于诈骗,也常出现在一些营销手段中。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世界和各种诱惑,我们必须用知识和逻辑来武装自己,时刻保持理性与警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免受诈骗之害。
——2020级长学制临床班团支书 张芦康
苏警官今天的讲解让我深刻意识到:电信诈骗无小事,风险就在我们身边。虽然之前也听说过有学生被骗数百万元的案例,但今天苏警官通过一段段视频、一通通通话录音,生动展示了电信诈骗受害者的遭遇,让我深受触动。他们中有的被骗而不自知,甚至为犯罪分子狡辩;有的则因担心事情败露而拆东墙补西墙,越陷越深……当幡然醒悟时,钱款却已难以追回。在深入了解诈骗手法的同时,我也学会了识别诈骗的技巧。我会牢记苏警官提到的“三不一多”防范口诀,未来将继续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并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防诈知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2024级外科学硕士研究生 魏马明曦
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复杂性与隐蔽性,也让我对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一些诈骗分子通过伪造“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的身份,让受害人误以为自己卷入了犯罪活动,进而诱使受害人相信只有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才能“证明清白”,这种手段往往导致受害人瞬间损失大量财产。此外,犯罪分子已不再盲目撒网,而是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等,以增加骗局的可信度。这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遇到陌生电话时,应通过核实信息来判断对方的真实性,尤其是涉及个人身份、银行卡等敏感信息时,更要特别小心。同时,平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遇到可疑电话或信息时,不轻信、不透露个人资料,一旦发现被骗,要尽早通过正规渠道报案。
——2024级内科学博士研究生 张行健
电信网络诈骗近年来在国内频发,学习电诈的基础知识及风险防范措施对于在校学生尤为重要。感谢苏警官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课程。我们应当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多方核实网络信息,不向他人或相关网页泄露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以及银行绑定的手机号等敏感资料。用实际行动切实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杜绝网络诈骗的发生。正如苏警官所言:“让我们把信任留给爱的人,用警惕远离坏的人。”让我们擦亮眼睛,提高防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从我做起,共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2024级外科学硕士研究生 郭世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