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新华社、人民网、央广网、中国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十余家权威媒体集体采访,介绍当前医院高效提升接诊能力,全力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情况。北京朝阳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急诊科主任郭树彬,门诊办公室副主任张玉华,信息中心副主任韦力回答了重点问题和相关措施。
连日来,随着患者人数增加,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和发热门诊陆续接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高龄急危重症患者。医院为了满足患者就医用药需求动员全院力量,多措并举,扩容整体收治能力,全力以赴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郭树彬在采访中介绍,自12月15日起,医院依托呼吸、急诊、重症医学科、心血管、神经等专科优势,组建综合救治病区,收治急危重患者,疏解急诊压力。通过整合床位资源、重症监护病房改造、重症理论和实操培训等加强重症资源储备,提高医院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降低病死率。截至12月26日,医院共开设综合救治病区15个,开放床位数538张,其中危重症监护床位69张,综合救治病区累计收治重症患者527人。
郭树彬还表示,危重患者在医院急诊抢救区和发热门诊感染病房经过一段时间的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后,对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处置。其中危重症患者转入医院重症监护病区;重症患者仍需要后期持续医疗救治的,转到院内的新冠重症综合救治病区;对于生命体征平稳的老慢衰患者,尚需要一定的医疗照护,比如氧疗、输液等转到医联体医院进行后续治疗;对于生命体征平稳,可以回家静养的,则可以出院。通过这些出口,不断地腾出更多的发热感染病区和急诊抢救室等医疗资源,以救治更多的危重患者。
郭树彬提醒百姓,在新冠感染患者出现以下情形时,可能预示病情加重。1. 患者年龄大于70岁;2. 血氧小于93%; 3. 呼吸困难即呼吸频率超过30次;4. 血压高于或低于基础血压30%。以上情形为新冠重症预警指标,如果可能还要社区家庭医生做主观判定,如果同时出现,需要及时前往二、三级医院就诊。
张玉华介绍,医院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每日调度急诊和发热的重症患者收治情况,通过在院内建立重症病区、建立亚ICU单元、畅通医院-医联体间的转诊等一系列措施等,扩容医院的整体收治能力,尽最大力量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缓解急诊和发热门诊的压力,加快重症患者的周转。
张玉华表示,随着近期到院患者增加,医院急诊处于高位运行状态。针对这一情况,医院进一步加强急诊科医护力量,加快急诊资源的周转,急诊内科诊室已从3个增加到6个。同时,针对急诊科转运床吃紧的问题,12月22日上午,朝阳区卫健委紧急协调的3张转运床、20张折叠床投入使用。医院也紧急协调为常营院区购置的10张转运床调运至院本部使用。
张玉华还特别提示,为了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尽早得到救治,急诊医学科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共分为四个级别,其中一级为濒危,四级为非急症。患者到院后,需经接诊医护人员评估,其中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将第一时间送入抢救室开展相应治疗,因此,对于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有可能因后来的危重症患者而延后就诊,就诊时有可能面临长时间的等待,请广大市民予以理解。
韦力介绍,为切实满足新冠患者居家康复期间的就医需求,医院不断升级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功能,于12月12日开通“新冠感染在线问诊”服务。患者下载“朝阳健康云”APP,登录后点击首页“新冠问诊页面”,即可预约在线问诊,实现与医生线上无障碍沟通。为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北京朝阳医院先期组织呼吸科、胸外科、中医科、肿瘤科、产科、生殖中心6个科室为患者提供新冠线上诊疗服务。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症状、是否有基础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问诊科室和医生。同时,为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医院还加大药品供应,网上就医购药更方便,相关药物也纳入医保报销,同时支持药品快递到家服务。
韦力表示,加强互联网线上诊疗服务最大程度释放了时间和空间对特定诊疗活动的限制,从而实现医疗服务供给量的增加。患者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就可以“云就诊”,有效缓解了线下医疗服务的压力。新冠首诊服务上线后,单日在线问诊服务量较往常增长4倍。
此外,在属地朝阳区卫健委的协调下,朝阳医院还于12月14日在朝阳区体育馆开放朝阳医院第二发热门诊,满足属地轻症患者的购药需求,将医院发热门诊作为危重症患者和普通型患者救治场所,有效地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
记者还实地探访了急诊抢救室和发热病房,党委委员、急诊科副主任梅雪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黄克武介绍了情况,并接待了记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