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是一个普通的周五,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麻醉科,上演着一幕幕“生命保卫战”。
4月底以来,北京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实现社会化面动态清零的总体目标,从4月26日起,朝阳医院投入大量医务人员参加北京市和朝阳区卫健委发出的这场疫情“歼灭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麻醉科全体干部员工积极踊跃,报名请战。受疫情影响,麻醉科多名业务骨干因为弹窗或者社区管控、封控原因不能正常上班,手术室麻醉科人员安排捉襟见肘。5月13日这天,安排好的值班三线医师许杰被封控不能上班。麻醉医师刘洵听说后自告奋勇,主动替班,及时补台。科主任吴安石考虑到刘询前一天也刚完成大规模核酸外采任务,希望刘询能在家休息,但刘询坚持补台…… 早上7:50分,刚刚接班就接到通知:一名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心房颤动突发脑疝,病情极危重,需要马上从外科监护室转运至手术室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刘洵马上带领一线和二线进入备战状态,商定麻醉预案、准备麻药物、麻醉物品、检验麻醉设备及抢救物品。8:05分,患者进入手术室在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的密切配合下,快速完成输液通道、有创动脉压穿刺、深静脉穿刺、麻醉诱导等一系列操作,全麻下手术历时近5个小时,术中患者的呼吸、循环及内环境在麻醉医生精准的调节下非常平稳。术后患者顺利返回外科监护室……
手术进行中,麻醉科还配合完成了巨大儿剖宫产手术、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多台手术,还完成手术室外1例气管插管抢救。
下午4点,又一台急诊手术。患者是一名年轻男性,由于肛周脓肿急诊行切开引流术。切开引流术中发现脓肿已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感染相当严重,术中一度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麻醉医生迅速调整麻醉方式并及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保证重要脏器供血供氧。晚上6点手术结束,患者转入外科监护室继续观察治疗。
还没等缓口气,晚上6:05分,急诊抢救室一名年轻患者诊断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脑疝,需紧急转送至手术室行颅骨切除减压术。患者病情极为凶险,颅内高压已导致呼吸循环极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循环衰竭。麻醉医生们再次进入“战斗”状态:准备抢救物品药品,建立静脉通路、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完成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连接自体血液回收装置,这一系列操作,手术室麻醉科仅用了13分钟。术中,在手术室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患者于22:15分安全返回外科监护室。
脑外科手术战斗正酣,20:35分,产休告急!一位33岁、孕34周的孕妇,住院保胎中,突发产前大出血约2000ml,需要紧急剖宫产!晚一分钟,母婴都有可能性命不保。刘洵留下医师齐一莎继续完成脑外科手术,带着一线麻醉医师以最快速度携带全部麻醉和抢救物品及药品,从5楼的中心手术室赶往1楼的产科病房,去完成紧急剖腹产的麻醉。几乎在麻醉科和手术室人员到达产房的同时,产科医师就已完成消毒铺单,局麻下手术开始。麻醉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麻醉知情同意签字,生命体征监护,并在手术暴露子宫后,接产科医师通知给予静脉麻醉。待胎儿产出断脐带后,行气管内插管。但是,由于孕妇处于饱胃状态,插管时发现孕妇发生了误吸。经过产科,呼吸科的共同努力,患者情况趋于平稳,于22:30转入RICU(呼吸重症监护室)。
产妇刚刚抵达呼吸ICU,急诊告急!一例外伤患者失血性休克,拟急诊行脾破裂切除术。23时患者进入手术室,10分钟内完成麻醉操作。手术医生迅速进行手术操作。患者腹腔积血约2000ml,术中出血约500ml,自体血回输1300ml。术中呼吸循环及内环境稳定。凌晨3:10患者安返外科监护室。
从5月13日早上7:50至5月14日凌晨3:10,三名麻醉科值班医生完成了8台急诊手术1例手术室外抢救插管,其中5台手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抢救,并于术后安全转入各重症监护室。一半以上的时间平开2-3台手术。
这个周末只是麻醉科日常工作状态的一个缩影。紧张繁忙而富有挑战,尤其在疫情形势下,麻醉科的年轻医生有担当、能作为。不仅有相互补台的合作精神,而且具备应对危重患者的急救能力。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身为朝阳人,胸怀朝阳魂,定会竭尽全力,在危急时刻为院争光,为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