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手足口病很常见吗?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4-6月高发,部分地区10-11月出现秋季小高峰,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
2.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哪些人群会患病?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主要传染源为手足口病患儿和隐性感染者。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3.怎么预防手足口病?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4.主要症状表现是什么?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此期属于手足口病普通型,绝大多数在此期痊愈。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心肺功能衰竭。
5.会引起并发症吗?严重后果是什么?
并发症不常见,可有病毒性脑炎、心肌炎、肺炎。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6.如何治疗?能治愈吗?
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普通病例门诊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积极控制高热,体温超过38.5℃者,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或应用退热药物(禁用阿司匹林)治疗。保持患儿安静,惊厥病例需要及时止惊,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注意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目前尚无特异性抗肠道病毒药物,可选择干扰素α喷雾或雾化、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早期使用可有一定疗效,可改善症状,缩短病程。重症病例需住院治疗。
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
7.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饮食——清淡为宜。
由于口腔疱疹,患儿可能拒食,可以多喝温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的粥或面食等,不吃刺激性食物。
发热——勤测体温。
可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降温。
口腔——保持清洁。
常漱口,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漱口,对于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以用棉签蘸淡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皮疹——防止抓挠。
患儿衣物应选择舒适、柔软的面料,勤剪指甲防止患儿抓破皮疹。
消毒通风——蒸煮、日晒加氯漂。
酒精对手足口病毒无效,患儿用过的衣服、毛巾、餐具、玩具等可用开水烫洗、阳光暴晒或含氯的消毒水进行消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患儿需待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再去上学。
8.就诊科室
儿科、感染科或皮肤科就诊。
注:图片源于网络
上一篇: 如何区分花粉过敏和感冒
下一篇: 科普微视频 | 心律失常是怎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