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瞬间

【建党百年征文选登】记忆中的朝阳统计

发布时间:2021-09-22 浏览次数:
字号:
+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建院63周年。伴随着医院的发展,朝阳医院的统计工作也走过了63年的历程,经统计科原主任吴小清老师的回忆讲述,经多方面整理资料,将朝阳医院统计工作的发展作以简要回顾。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一、艰苦创业,百端待举(1958-1977年)

1958年我们国家百业待兴,朝阳医院也刚刚建院,医院统计室第一任负责人熊朝珍同志由北京市第三医院调入朝阳医院。由于当时办公场所缺乏,因此附属在保健科办公。当时统计工作制度尚未健全,各项原始资料的收集方式也不规范。

熊朝珍克服创业艰难,独自承担了全部统计工作,并根据当时朝阳医院业务开展情况,为各科室设计各种工作报表,制定了相关的统计制度和工作内容。统计工作从此逐步走向正轨,为以后的统计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开放,欣欣向荣(1978-1984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向欣欣向荣。朝阳医院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统计工作也逐渐地规范化,当时统计室隶属于医务处。伴随国家逐渐规范了统计法律法规,朝阳医院统计制度也随之制定修改,并渗透到各项业务工作中。

此期间朝阳医院门急诊和病房工作量等的统计方法有了较大的改进。首先门急诊量由挂号室报数改为由各科室门诊分诊护士每日填报。病房工作量也由人工到住院处去收集各种住院资料改为病房主班护士每日填报病房日报表。另外,将原来每日收取出院病人卡片改为收取出院病人病历进行统计分析,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统计报表,提高了数据覆盖面与准确性。

1978年,一支日本代表团来朝阳医院考察,送给医院一个电子计算器,在当时这是一个很珍贵的礼物。院领导随后便将它交给了统计室,这是对统计工作最大的支持和鼓励。统计人员小心翼翼地使用这个珍贵的计算器,为全院计算各类复杂报表。这期间由于统计工作表现出色,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朝阳医院被任命为朝阳区医疗单位统计学习组长,统计室连续若干年获得北京市卫生局先进集体,熊朝珍老师荣获先进个人。

三、科技兴国,狠抓内涵(1985-2002年)

1985年以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大力开展科技兴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朝阳医院紧跟发展形势,各项医疗工作都有突飞猛进发展,统计工作也不例外。

首先,统计工具由手工珠算到电子计算器再到电子计算机,1990年医院统计数据正式实现计算机管理,在市级医院中率先进入了微机化时代。此项工作的实施为朝阳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数据信息服务,从而扩大了统计的内涵和外延,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充当数据参谋。尤其是1993年朝阳医院在北京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工作中,统计室提供大量的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为医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做出了贡献。在此期间,统计室还开始为来自全国的进修人员和首都医科大学的实习生进行带教工作。

四、信息化、标准化数据初步形成(2003-2011年)

伴随着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朝阳医院也不辱使命,始终冲锋在前。

2003年春天,在突如其来的抗击非典战役中,朝阳医院医务人员成为北京地区抗疫的主力军,在优秀共产党员、统计室主任吴小清的带领下,全部参与了一线工作,为抗击非典提供了准确的数据。2003年底,朝阳医院门诊患者全部采用了网络管理,统计工作基本脱离了手工。

2004年初,统计室更新了计算机,并更换了北京市卫生局推荐的统计软件,建立了局部网络系统。

2005年3月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成立,统计室又派专人参与了西院统计室的筹建,为两院区数据的一致性奠定基础。

2008年吴小清荣获北京市卫生局统计工作先进个人,并在全市卫生统计系统做工作报告。

五、大数据时代飞跃发展(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朝阳医院各项工作迅猛发展,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医院给了统计工作更多强有力的支持。OCS系统、电子病历、精细化管理平台等各项管理系统,为统计工作带来了质的飞跃,由过去的单一化、片面化,向广泛化、信息化迈进,统计工作模式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幕后走向台前,成为了朝阳医院的数据中心,真正迈上新台阶。

蓦然回首,从算盘到计算器,从486计算机到今天的大数据健康云。朝阳医院统计工作的飞跃发展,不仅仅代表医学和医院的进步,更折射出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国家实力不断的强大与腾飞!

(朝阳医院统计科原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吴小清同志提供资料)

西院宣教党支部 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