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瞬间
隔不住的关爱
大家好,我叫李娟,是朝阳医院西院区疝和腹壁外科的一名护士。今天我向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故事。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世界的节奏。对于大家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但对于我们科年轻的杜华栋医生来说,却格外特殊。自2020年3月起,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均转至集中隔离点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院里下发通知,科室的小伙伴们积极响应,踊跃报名,杜医生也不例外,希望参与到此次抗疫任务中去。果然,一个周日,正在科室值班的杜医生接到了医院的通知,派他前往参加石景山区卫健委组织的隔离点执行医疗保障工作。由于任务紧迫,新婚不久的杜医生未与妻子过多的交代就迅速赶往隔离点开展工作。
事情就是这样凑巧,到隔离点工作的第二天,下班后,杜医生如约打开手机和妻子视频通话。接通后,他却看到妻子蜷缩着身子趴在桌子上,脸色煞白,眉头也皱成一团,不时地小声呻吟着,十分痛苦。
“怎么了?怎么了?”杜医生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杜杜,家里没人。我肚子痛,还流血。我害怕,你能回来吗?”妻子一边哭一边微弱地说。“对不起,老婆,我这是在隔离点工作,不能回家,你别紧张,我马上给你叫120”。
杜医生迅速挂断了视频电话,立即拨打了120。
“怎么办?非常时期,回不去,怎么办啊?!”杜医生又焦急、又纠结的心情难以描述。不久,妻子的电话又打过来了:“我到医院了,杜杜,医生说,是宫外孕出血,需立即急诊手术。”
“天啊!杜医生的头“嗡”地一下大了。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杜医生深知,宫外孕患者随时有可能大出血,威胁到生命安全!他们夫妻还没有孩子,这种时候,该找谁呢?杜医生一下子慌了神,妻子是家里的独生女,家人都在外地,虽都是医生,可都在抗疫一线,真是找个人商量都难。
冷静下来,杜医生想到了党和组织,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拨通了党员科室主任陈杰的电话。
“陈主任,我老婆在潞河医院急诊科那儿,是宫外孕,需要马上手术,可是,我,我回不去.....”话还没说完,陈杰主任已经明白了杜医生的意思。“告诉我你妻子的名字,其他的,你别管了,安心工作吧”。
就是这么简短的两句话,让杜医生紧张悬着的心一下踏实了。
时间不久,电话又响了起来。“小杜同志,我是医院党委副书记陈勇,院党委和院领导已经知道了你妻子需要手术的事情,你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尽管说,院里一定帮你办,千万不要有心理负担,请你相信党和组织”“谢谢书记,我没事。”
随后,电话一个接一个响个不停……
“小杜,我是医务办李鹏,需要我们帮你做什么尽管说。”
“小杜,我是潞河医院田广健大夫,你妻子住在我们科室,你们科室主任陈杰已经和我打过招呼了,你放心,我会全天在医院守着,不用担心啊!”
“阿杜、阿杜,我是霞姐,你别着急啊,我现在就过去陪你媳妇去。”
再后来,陈杰主任又打来电话:“别着急了,手术已经做完了,出血不多,很顺利!”
一个个电话,杜医生眼前浮现出大家为了他的妻子忙前忙后的场面,他的眼眶湿润了。
杜医生的妻子术后恢复得很好,第三天就出院回家了。回家的第一个晚上,她笑着跟杜医生说:“杜杜,要不是这次生病,我都不知道你在单位人缘这么好哎!”
“不是我人缘好,是党组织好,是我们医院、领导和我们科室好,我们医院和科室的作风就是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忙解决。”妻子听后嘱咐着杜医生:“现在社会工作节奏那么快,工作和生活压力那么大,有这样的单位和集体,真是太难得了!你一定要好好珍惜。”2020年6月,隔离点工作结束,杜医生转身又投入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保障准备工作中......
故事讲完了,回想抗疫期间,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动,大疫面前,党组织的关爱,让我们的心靠得更近,集体的温暖,让我们面对困难,相互搀扶,共度时艰,我庆幸在北京朝阳医院工作,更为我是疝和腹壁外科这群做“善”事的小伙伴中的一员感到骄傲!
西院疝和腹壁外科党支部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