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者 • 巾帼抗疫】疫情面前,生命优先 坚决打好防疫阻击战
加班已是常态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考验,特别是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1月22日,医院通知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原则上不得离京,备战状态。23日早上,医院又发紧急重要通知:相关重点科室(包括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全体医务人员不得离京,保证突发应急事件时随时到岗。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副主任医师于晓敏毫不犹豫退掉了好不容易抢到的回老家的火车票,立马给妈妈打电话说明情况,今年春节回不了家了,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多年的于晓敏妈妈,理解中透露着担心:“去吧孩子,谁让你是医生呢,疫情面前,生命优先。”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就首当其冲奋战在第一线。发热门诊是综合医院疫情防控中重要的一环,旨在第一时刻能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但于晓敏与同事们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人员缺乏。如果发热门诊要接收全部的发热患者,不仅在数量上是一个挑战,同时还存在极大的交叉感染风险。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治疗指南分流,有可疑的患者分流到筛查门诊,一般发热患者进入发热门诊普通诊室,疑似病例单人单间隔离等待筛查结果,确诊病例转定点医院,才是唯一安全有效的做法。确诊患者可以转至定点医院治疗,筛查结果为阴性病情又轻的患者可以回家,但是,处在隔离期间病情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保障,成为了摆在于晓敏与同事们面前的难题。鉴于此,医院决定立即建立筛查隔离病房。
1月24日除夕下午3点,感染科筛查隔离病房投入使用,于晓敏负责收治筛查隔离患者。到病房后,于晓敏碰到的第一个困难是筛查隔离病房的电脑没有安装急诊系统。电话联系信息中心,安装HIS系统,又因软件不配套而无法使用,信息中心的工程师们反复测试,装了拆,拆了装,直到半夜11点半系统才顺利投入使用。这期间,于晓敏和支援医生们一起摸索着制定病房运转的各种流程,如何解除留观,如何写阴性结果证明,如何建立留观患者的交班表格等等。晚上7点,于晓敏的孩子打来电话,说自己已经吃过方便面了,正在看电视,让妈妈不用担心他,因为于晓敏的爱人已经先回老家了,孩子一人在家。而事实上,于晓敏忙起来就没想到孩子,晚上9点后,孩子打电话的语气有些不安与害怕,夜里12点时,孩子带着哭腔打来电话:“妈妈,你怎么还不回来啊,我有点害怕,不敢睡觉。”凌晨1点,于晓敏回到家,看到蜷成一团还没睡着的孩子,内疚之情油然而生。从这天开始,加班也就成了常态。
承上启下的作用
于晓敏作为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三线医生,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协助科主任起草科里的每项工作流程,让同事们明白需要做的事情。每天参加完院内专家的讨论会后,她就到筛查隔离病房同值班医生一起查房,看看有谁能出院,有谁还需要进一步隔离观察。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结果常常要在晚上九、十点钟以后才能出来。于晓敏就每天坚持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安排好患者才回家。作为孕产妇院级多学科专家组成员之一,她经常会接到产科医生的微信:“于大夫,产科又有一个紧急会诊,需要您的意见。”此时,不管于晓敏是在吃饭还是在休息,总是马上回复并且赶往产科,她说:“产妇关系着母婴两条性命,耽误不得。”
发热门诊进入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应对状态,1134是院内筛查门诊的电话,有时打来是因为流程的问题,于晓敏就帮着梳理发热门诊的工作流程,并指导分诊。2月16日夜间,筛查门诊来了一位肾移植术后20年,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46岁的男患者,发热4天,无尿2天,意识模糊,肺CT显示肺部感染,肾脏衰竭,心脏衰竭,贫血,病情危重。感染科筛查隔离病房床位已满,值班二线医生压力很大,请求三线支援。于晓敏当时在家,接到消息后马上起身赶往医院。到医院后,她同二线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同家属交代病情,联系外科监护室二线插血滤管……安排好一切回到家,已是凌晨4点。
值班医生面临最困难的事就是床位已满,无法分流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一天,一位帕金森病的老人,近期因进食不好,有误吸,晚上10点多从床上慢慢滑下来,晚上12点,家人带着他来到发热门诊筛查,值班医生告诉家属目前没有床位,家属开始打120准备去往其它医院,等待120救护车的过程中,于晓敏巡视发现患者呼吸缓慢,脸色发青,测指氧掉到25%,立即指挥就地抢救,没床,就在地上铺个单子,同时组织就诊的其他患者去另外诊室就诊。患者用药后,呼吸慢慢好转,第二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转至急诊抢救室继续治疗。
关心安慰患者,疏解情绪
一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的年轻患者,有外院接触其他发热患者史,需要进行新冠肺炎筛查。于晓敏二话不说就去采样,这个年轻患者很是恐惧,于晓敏问完病史,安慰劝导她说:“别紧张,你的症状也不能除外是流感,咱们除了留新冠核酸检测,也查个甲乙流抗原检测。”之后甲流抗原结果呈阳性,于晓敏让血液科主管医生开出处方,患者第二天病情好转,家属及患者感激不已。于晓敏轻描淡写地说:“看病是我的本职工作嘛。”
感染科筛查隔离病区成立初期,病房中有一对老夫妻,从外地回到北京的女儿家过年,结果两人均发热来就诊,在筛查隔离病区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半夜发热,也没有退热药,打电话给女儿让她帮着买药,女儿有事来不了,于晓敏不忍心看患者痛苦,自己掏钱买了退热药给患者,她说:“小小举动不足挂齿,唯求心安。”在她的爱心带动下,此后不少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的支援医生也自己帮着病患缴费、取药……
医学就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于晓敏就是这样,尽最大的努力,希望帮助更多的人,尤其在这场新冠肺炎防疫阻击战中,从未停歇。
上一篇: 患者的需要就是行动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