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护理园地 >>天使风采

护理园地

天使风采

【护理 • 人物】用专业尽显芳华 勇做奔跑在生死线上的“守护者”

字号: + -

编者按:在护理队伍中有这样一些人,她们或智慧管理,带领团队蓬勃发展;或精于业务,展现匠心与仁爱精神;或与人温暖,让患者如沐春风,虽有病痛仍感暖心与温情。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医院特推出“护理•人物”系列宣传,选择在护理专业技术、护理管理艺术、护理爱心仁术三个方面的优秀人物,对他们进行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护理文化。即日起在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吕玉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护士长,2002年参加工作,2018年取得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硕士学位。

工作近20年来,吕玉颖一直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创新的护理管理方法,用心用情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倾心倾力推动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ICU护理岗位上,她十二年如一日,坚持用技术与服务、爱心与匠心、执着与责任,坚守着重症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勇做奔跑在生死线上的“守护者”。

image1.jpg

重症ICU,在老百姓的眼里是一个神秘而危险的地方。这里的病房大门常年紧闭,门外是焦急等待的患者家属,门内则是一个个医护人员不知疲倦与死神搏斗的战场。“在念护理本科的时候,就对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非常钦佩,觉得她们专业知识丰富,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高,与死神较量,抢救患者于危急时刻。一直以她们为榜样。”吕玉颖的语言中,透露着对ICU护理这一工作的崇尚。

在监护室里,每一项护理操作,每一项护理技术都要求有非常严谨、细化的实施流程,针对不同的重症患者,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这些都需要专业来支撑。为了有效提高护士的专科知识及技术,吕玉颖根据科室护士能级分层不均匀、高年资高能级护士相对占比少、年轻护士缺少临床经验等现状,从人员职称、学历、能级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量身制定了可操作、可指导、可考核的培训计划,定期通过晨会提问、业务学习、全员分层培训等方式,提高科室护士的专科护理知识,弥补护士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同时还通过护理查房、经验分享等环节,将临床常见疾病护理的难点和要点融入到理论知识中去,并加以剖析,使年轻护士能够结合经验分享,反哺临床实践,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从而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

作为护士长,工作中,吕玉颖严格管理,坚持对事不对人,对于护士观察和叙述病情不细致、看问题不准确,采用护理措施不能个性化落实等问题,她常常以身作则,示范引领,督促护士们养成细心看病历、认真听查房的习惯,指导她们用心观察病情,细心分析问题,采用严谨、规范、个性化的措施去护理患者。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落实,大大提升了年轻护士的临床业务能力,助力她们能够用更加科学、专业化的技术开展重症护理工作。

image2.jpg

现代医学模式,对ICU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吕玉颖主动带领护士们刻苦钻研,认真学习重症超声知识,2021年初,科室正式将重症超声新技术应用到患者的动静脉置管、胃肠管的留置与位置判断、胃残余量的评估、尿管位置的判断及膀胱残余尿量的评估等护理工作,取得良好实效。还记得曾经救治过的一名患重症肺炎、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仅依靠有创机械通气、胃肠营养等手段维持治疗,为了减少各类临床并发症,吕玉颖带领团队护士,制定了细致、周密的监护计划,护士每日通过使用超声,评估胃残余量,与传统胃残余量评估方法做对比,综合评估患者鼻饲耐受程度,以及误吸感染等风险程度,每日精确记录胃残余量,判断各个时段胃肠功能情况,有效减少了患者胃潴留、反流误吸、VAP等相关并发症,为治疗计划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由于吕玉颖及团队成员的专业与付出,得到了患者的信任与感激。她们用专业换来了患者的一声声感谢,就像穿透寒冬的花香,透过黑暗的阳光,伴着整洁的护士服反射出庄严的光芒,直击她们的心灵深处。

image3.jpg

日常工作之外,吕玉颖还承担石景山区及西院区危重症护理专业的日常培训与质控工作,她通过组织读书会、工作坊等形式提升护士重症护理知识与技能,通过临床质控与反馈改进提升重症护理质量。与此同时,她还积极指导对口支援医院的重症护理工作,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临床查房、知识讲座等,提升对口支援医院的重症患者护理质量。

image4.jpg

ICU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分秒必争,不能有丝毫懈怠。多年来,吕玉颖时刻牢记着自己的职责,事事处处以身作则,通过对护理专业业精于勤的追求与实践,温暖、激励着身边的人,使西院ICU护理团队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团队,帮助患者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博弈,用责任托起生命之光。